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秋日闲记:重读菊花古诗有感

秋日闲记:重读《菊花》古诗有感

一、晨起遇菊

清晨推窗,忽见院角几丛菊花已悄然绽放。金黄的花瓣上缀着露珠,在朝阳下熠熠生辉,让我蓦然想起元稹那首《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 诗中意境

诗中"遍绕篱边"四字尤为动人,此刻我的小院恰似微缩的陶渊明东篱。菊花不似牡丹富贵,不比玫瑰娇艳,却自有一份凌霜傲骨。元稹说"此花开尽更无花",想来是感慨菊花作为晚秋最后的花信使者,凋零后便是凛冬。

二、菊韵三叠

(1)形之美

细观眼前菊花,外层花瓣舒展如流苏,内层紧密似绣球。想起《菊谱》记载的300余种花型,此刻院中这株当属"金丝贯珠"。

(2)香之幽

俯身轻嗅,清冽中带着药香。这让我理解古人为何称菊为"延寿客",李清照"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写的正是这般况味。

(3)骨之傲

昨夜骤降温至3℃,月季早已萎靡,唯菊花挺立如常。难怪黄巢咏菊"冲天香阵透长安",这般傲霜品格,确非寻常花卉可比。

三、古今对话

午后重读《菊花》全诗,发现元稹写此诗时年仅二十四岁。年轻诗人已懂欣赏菊的孤高,或许正暗合其"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性情。我在日记本上临摹菊花,墨色浓淡间忽然领悟:古人爱菊,爱的不仅是花,更是那种"宁可枝头抱香死"的精神气节。

暮色渐浓时,给菊花支起防风架。指尖触碰花瓣的刹那,仿佛触摸到千年前那位绕篱吟诗的少年身影。这大概就是古典诗词的魅力——一朵花里藏着整个文明的密码,待有缘人细细破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