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诗行:以写秋天的古诗词为引的随笔日记
霜叶红于二月花
清晨推开窗,杜牧《山行》中的诗句忽然涌上心头:"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院角那棵老枫树果然已披上红妆,叶片边缘凝结着细碎的霜晶,在朝阳下闪着碎钻般的光。这让我想起去年深秋在香山看到的景象——整座山仿佛被晚霞浸染,层层叠叠的红黄交织,比任何画作都更震撼。
古诗词里的秋声秋色
王维《山居秋暝》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前日刚下过一场细雨,此刻竹林里还挂着水珠,风过时簌簌落下,像散落的珍珠。这种湿润的凉意,正是白居易笔下"夜来秋雨后,天气飒然新"的况味。傍晚散步时,发现池塘边芦苇已泛起金黄,不由吟起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明月如霜照秋窗
昨夜失眠,恰见苏轼《西江月》中描写的"明月如霜,好风如水"之景。银白的月光透过梧桐叶隙,在书桌上投下斑驳的影子。翻检旧书时,一枚干枯的银杏叶书签飘落,叶脉间还留着去年题写的李商隐诗句:"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诗与现实的交响
陆游《秋思》有云:"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当代人虽不再骑牛奔波,但地铁里匆忙的脚步声,何尝不是另一种"万火牛"?午后在咖啡厅观察窗外飘落的梧桐叶,突然理解为何杜甫要说"无边落木萧萧下"——那旋转着坠落的弧度,确实像时光的叹息。
采菊东篱的现代诠释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今日在阳台实现了新版本。栽种的各色菊花正值盛放,远处写字楼的玻璃幕墙映照着晚霞,竟有几分"南山"的轮廓。插花时特意留了几枝带露的野菊,这让我想起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比拟——不过案头外卖送的桂花糕,倒让伤秋之情消散不少。
暮色渐浓时,天空呈现范仲淹描写的"碧云天,黄叶地"的绚丽。耳机里播放着《平沙落雁》的古琴曲,突然觉得古人那些写秋天的古诗词,原来都是穿越时空的明信片,等着我们在相似的景致里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