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秋日私语——重读秋丰子恺有感

秋日私语——重读《秋》丰子恺有感

一、窗前的秋色

晨起推开木窗,恰如丰子恺先生在《秋》中描绘的那般:"梧桐叶落,天下知秋"。三两根枯枝斜斜地划过灰白的天际,让我想起文中那句"树枝的线条,比春冬更显分明"。此刻的秋阳像稀释了的蜂蜜,懒懒地涂抹在书桌的砚台上,墨香混着桂子气息在宣纸上洇开。

1. 记忆里的秋声

邻家孩童追逐着掠过庭院的黄叶,笑声撞碎了满地的晨霜。这场景令我想起《秋》里"儿童不解秋滋味"的段落,先生笔下那些"拾红叶为戏"的稚子,如今该是白发苍苍了罢。忽然有卖糖炒栗子的吆喝声飘来,铁铲与砂砾摩擦的沙沙声,竟与七十年前先生听到的如出一辙。

二、纸页间的秋思

重翻泛黄的《缘缘堂随笔》,书页里夹着去年留下的枫叶书签。丰先生写秋虫"叫得使人心里凄凉",此刻纺织娘却在窗外叫得正欢。忽然懂得先生所谓"秋的慈悲"——原来萧瑟里藏着生命的余温,就像他笔下那盏"愈到夜深愈明亮"的油灯。

2. 茶汤里的禅意

学着先生"持螯赏菊"的雅兴,却只觅得街边小摊的蟹壳黄。滚烫的茶汤升起白雾,恍惚看见《秋》里那个"独坐小楼"的身影。先生说得极是:"秋是第二春",每片落叶都在讲述着"荣枯之理"的寓言。茶凉时,发现案头水仙竟抽出了新芽。

三、笔墨中的秋韵

试着用毛笔临摹先生《秋》中的插图,枯笔扫过宣纸的沙沙声,竟与窗外落叶同步。想起文中"以管窥天"的妙喻,忽然明白先生为何说秋是"最富哲学味"的季节——飘零的银杏叶多像宣纸上晕开的墨点,每道纹路都写着宇宙的偈语。

暮色漫过窗棂时,合上书页轻轻叹息。丰子恺先生的《秋》终究是写完了,而人间的秋天,永远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