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秋日登高望远,感怀杜牧山行之秋韵日记

秋日登高望远,感怀杜牧《山行》之秋韵日记

十月十五日,晴,微风

清晨醒来,推窗见远山层林尽染,忽忆杜牧那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心中顿生登高之念。遂携一壶热茶,独往城西翠屏山而去。

一、石径寻幽

山道蜿蜒如诗行,青石板阶覆着金黄银杏叶,踩上去沙沙作响,似与古人足音相和。半山腰见樵夫砍柴,闲聊方知此径竟是唐代古道,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途经此地。伫足遥想千年前诗人拄杖徐行模样,秋风拂过衣袂,竟分不清是现实还是时空交错。

“停车坐爱枫林晚”真是妙极!我在半山亭小憩时,恰见夕照将枫叶染成赤金交错的海浪。那些叶片在光晕中透明如琥珀,叶脉比宫廷画师的工笔更精妙。忽有牧童骑牛而过,短笛声碎在风里,惊起三两寒鸦,这才明白诗中“霜叶红于二月花”并非夸张,而是凝练的写生。

二、云深见古寺

循着钟声攀登至山顶,果见白云缭绕处有古寺飞檐。住持斟来菊花茶,指院中千年银杏说此树见证过无数秋声。茶香氤氲中翻看寺藏《樊川文集》,见“白云生处”原作“白云深处”,方知历代刊刻竟有这般异文之趣。老僧笑言:“生字有氤氲蒸腾之动感,深字具幽邃旷远之静美,皆合禅机。”

三、秋思入暮

暮色四合时倚栏望远,江帆点点如雁阵南飞。忽然懂得杜牧为何在秋景中寄托豪兴——萧瑟处最见生机,飘零时反显从容。山脚村庄升起袅袅炊烟,恰应了“有人家”的温暖意象。手机忽响,友人邀约赏桂,回道:“正体验银烛秋光冷画屏的意境,改日再聚。”对方笑骂:“又犯文人病!”

归途月色满衣,捡拾红叶夹入日记。今人不见古时秋,今秋曾经照古人,这大概就是秋景诗词永恒的魅力——让我们在轮回的季候里,与千百年前的灵魂共享同一份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