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秋日咏梧桐古诗日记

秋日咏梧桐古诗日记

十月十五日 晴

清晨起来,推开窗子,一阵凉风扑面而来,院中的那棵梧桐树又落了不少叶子。金黄的叶片铺满了地面,像是一层厚厚的地毯。忽然想起古人咏梧桐的诗句,心中不免涌起一番感慨。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的这首《相见欢》早已深入人心。梧桐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总是与秋意、寂寞、离愁别绪联系在一起。这棵梧桐树是祖父年轻时种下的,如今已有碗口粗细。每年秋天,它便成了家中最早感知季节更替的使者。

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

午后,搬了把藤椅坐在树下。阳光透过稀疏的叶片洒下来,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拾起一片落叶,仔细观察它的形状——像手掌,又像扇子。忽然明白为什么古人说“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梧桐叶大而薄,对气温变化极为敏感,是最早落叶的树木之一。古人没有天气预报,便是通过观察梧桐叶的变化来感知季节的转换。

记得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将梧桐叶落与秋雨联系在一起,更添几分凄清之美。此刻虽然晴空万里,但想象秋雨敲打梧桐叶的声响,必定如琵琶轻弹,声声入耳,句句入心。

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诗经》中的这句诗,又给了梧桐另一种意象。古人认为梧桐是祥瑞之树,凤凰非梧桐不栖。因此梧桐也象征着高洁品格和美好机遇。看着眼前的梧桐树,虽然树皮斑驳,枝干却挺拔向上,确实有种不凡的气度。

父亲走过来,见我对着梧桐出神,便与我聊起这棵树的故事。原来这棵梧桐经历过不少风雨,最严重的一次是被台风刮断了主要枝干,大家都以为它活不成了。没想到第二年春天,它又发出了新芽,如今长得比之前还要茂盛。“梧桐的生命力很强,”父亲说,“它的根扎得深,所以能够重生。”

日暮时分

夕阳西下,梧桐树的影子越拉越长。树叶在晚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吟唱古老的诗歌。忽然明白,为什么那么多诗人词人都钟情于咏梧桐。它不仅是一种树木,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情感与哲思。

回到书房,摊开日记本,记录下这一日的所思所感。窗外,梧桐静立,明月渐升。想必千年以前的诗人,也曾在这样的秋夜,对着梧桐写下不朽的诗篇吧。草木无情,人有情,正是这情,让普通的梧桐成为了诗词中永恒的意象。

合上日记,心中默念:但愿人如梧桐,虽经历风霜,仍能向上生长;虽叶落归根,终会迎来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