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秋天的濮阳日记300:金秋时节的龙城絮语

秋天的濮阳日记300

十月十五日 晴

清晨推开窗,秋风便裹挟着凉意钻入衣领。站在阳台上远眺,濮水河畔的梧桐树已染上深浅不一的金黄,如同打翻的调色盘。这是我来到这座城市的第三年,却是第一次用日记的形式记录秋天的濮阳——整整三百字的絮语,或许还不够说尽龙城秋色的万分之一。

一、濮水秋波

沿着濮水岸边的步道行走,河水比夏日清瘦了许多,倒映着湛蓝的天空和摇曳的芦花。几位老人坐在石凳上垂钓,浮漂在粼粼波光中轻轻颤动。对岸的戚城遗址公园里,银杏树正举办着金色的盛宴,落叶铺成厚厚的地毯,踩上去发出簌簌的脆响。忽然想起《诗经》里的"蒹葭苍苍",虽说写的是初秋景象,但此刻的濮阳秋色,自有种穿越时空的诗意。

二、市井烟火

拐进京开大道旁的老街,糖炒栗子的甜香混着烤红薯的焦香扑面而来。卖山楂糕的大娘系着橙色的围裙,将晶莹的山楂糕切成整齐的方块。"要降温啦,吃点山楂消食又暖胃。"她笑着用濮阳方言说道,眼角的皱纹像极了秋日干涸土地上的裂纹。菜市场里,青皮石榴裂开嫣红的笑颜,沾着露水的白菜堆成翡翠小山,穿校服的女孩在柿子摊前踌躇,最终选了六个软柿说要回家做柿子饼。

三、秋日沉思

坐在中心广场的长椅上整理这些见闻,忽然明白古人为何悲秋。你看那法桐叶子打着旋儿坠落,多像匆匆逝去的时光;你看那南迁的雁群划过天际,留下声声怅惘的啼鸣。但濮阳的秋又是慷慨的——它给予沉甸甸的谷穗、甘美的果实,给予最适合散步的凉爽天气,给予仰望星空时格外清澈的夜空。收废品的老师傅蹬着三轮车经过,车把上挂的收音机正唱着豫剧《穆桂英挂帅》,铿锵的唱腔里仿佛带着整个中原大地的秋意。

十月十六日 阴

昨夜下过小雨,清晨的地面还湿漉漉的。去图书馆的路上经过濮阳职业技术学院,门口的菊花展已经开始布展,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灰蒙蒙的天空下格外鲜艳。忽然想起今天该给这篇日记收尾了,三百字的约定竟写了这许多。秋天的濮阳像一本翻不完的书,每片落叶都是它的注脚,而我的笔迹,不过是落在书页间细微的尘埃。

合上笔记本时,窗外又飘起细雨。秋雨中的濮阳褪去了金黄的外衣,露出青灰色的古朴轮廓。这座有着颛顼遗都之称的城市,在秋天展现出最深沉的模样——既承载着春华秋实的丰收喜悦,也沉淀着华夏文明的千年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