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内容(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读后日记

一、初读震撼

今日重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仍被其中磅礴气势所震撼。"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开篇便勾勒出壮士豪情,字字如金石相击,令人心潮澎湃。词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的军营盛况,与"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壮志未酬形成强烈反差,读至末句"可怜白发生"时竟不觉泪湿青衫。

二、历史钩沉

查阅史料得知,此词作于1188年辛弃疾与陈亮(同甫)鹅湖相会之后。当时词人已闲居带湖八年,眼看金兵压境却报国无门。词中"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战场记忆,实为作者青年时期率五十骑突袭金营的亲身经历。这种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紧密相连的创作,正是南宋豪放词的精髓所在。

艺术特色分析

  • 虚实相生:前九句极写理想中的沙场景象,末句突然跌回现实
  • 音律铿锵:全词押"庚青"韵,暗合刀剑铮鸣之音
  • 时空跳跃:从"醉里"到"梦回",再至"白发生",完成三十年时空压缩

三、当代启示

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这首词给予我们重要启示:真正的英雄主义,是认清现实残酷后依然保持理想的热度。词中"沙场秋点兵"的豪迈与"可怜白发生"的悲凉,恰似现代人在理想与现实间的永恒挣扎。每读此词,总想起梁启超评价辛弃疾"回肠荡气,至于此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夜已深,窗外骤雨初歇,恍惚间似听见八百年前的铁马冰河。这首《破阵子》不仅是给陈同甫的壮词,更是穿越时空给我们每个人的精神馈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