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目送全文散文的阅读感悟:一场关于离别与成长的日记

《目送》全文散文的阅读感悟:一场关于离别与成长的日记

一、初读《目送》的触动

第一次翻开龙应台的《目送》全文散文,便被开篇那句"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击中内心。这让我想起去年送父亲去机场的场景——他拖着行李箱走进安检通道,我站在玻璃墙外,突然发现他的背影比记忆中佝偻了许多。

二、文字中的生命共鸣

散文中描写母亲老去的过程尤其令人动容:"她的眼睛渐渐浑浊,像蒙着雾的玻璃球"。这让我在深夜的台灯下忍不住翻出相册,对比母亲年轻时在玉兰树下笑靥如花的照片。龙应台用具象的细节勾勒出时间的刻痕,那些关于父亲吃药、母亲迷路的片段,都让我想起上周帮父母整理药盒时,发现他们需要服用的药物已经装满整个抽屉。

三、双重身份的感悟

作为女儿也作为母亲,我在《目送》中看到了生命的轮回。文中写到送儿子华安上学时的情景:"他不断回头,视线与我相接的刹那,整个世界就只剩下这个明亮的通道"。这让我想起昨天送孩子去幼儿园,他背着恐龙书包跑进教室前,突然转身对我比了个爱心手势。那一刻突然明白,目送与被目送原来都是爱的必修课。

四、关于告别的思考

散文中关于生死离别的描写最令人心碎。当作者描述在火葬场最后一次抚摸父亲的脸颊时,我仿佛触摸到文字里流淌的体温。这让我想起外婆去世时,母亲颤抖着为她系上最爱的丝巾。龙应台说"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但那些目送的瞬间,何尝不是用目光铺设的陪伴之路?

五、重读后的行动

合上书本,我立即给父母发了视频邀请。当父亲在镜头前炫耀他新种的兰花时,我悄悄截下了这个画面。决定下周就回家陪他们过周末,不再用"等忙完这阵子"当借口。因为《目送》教会我:所谓亲情,就是珍惜每个还能目送彼此的当下

这篇散文像一面镜子,照见我们都不愿直视却必须面对的生命真相。感谢龙应台用如此真挚的文字,让我们在泪光中读懂爱的深沉与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