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黄鹤楼怀古——一场穿越千年的诗意对话
一、烟雨朦胧觅仙踪
清晨的江风裹挟着细雨,我站在长江岸边仰望这座朱柱金檐的巍峨楼阁。黄鹤楼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只正欲振翅的仙鹤。拾级而上时,青石板上的水痕映出斑驳树影,仿佛每一步都踏在历史的脉络上。导游说今日降雨游客稀少,反倒让我得以独享这份穿越时空的静谧。
二、诗壁墨香溯流光
在三楼的诗碑廊,崔颢的《黄鹤楼》被镌刻在汉白玉上:"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手指抚过冰凉的石刻,突然理解为何李白见此诗会掷笔叹服。玻璃展柜里明代拓本的字迹苍劲,墨色历经数百年依然浓重,像把千年的离愁别绪都凝在了这一方青石之中。窗外忽然掠过的鸟群,恰似那些诗句里飞走的黄鹤,只留下羽影在琉璃瓦上闪烁。
三、江天极目见古今
登至顶层时雨恰好停歇,长江如一条金鳞巨蟒蜿蜒在荆楚大地。望远镜里可见对岸的晴川饭店与远处的武汉长江大桥,现代建筑与古代诗境形成奇妙对话。忽然瞥见廊柱上刻着的"烟波江上使人愁",此刻方知崔颢所言非虚——江雾升腾时,确会生出不知今夕何夕的恍惚。几位银发老人正在吟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吴侬软语与楚声楚韵交织成特殊的和弦。
四、鹤影归来启新思
下楼时在转角遇见当代艺术展《黄鹤归来》,不锈钢材质的现代雕塑与传统木雕形成强烈对比。最动人的是儿童画展区,孩子们用彩笔描绘的黄鹤楼顶着彩虹,仙鹤载着宇航员在星空翱翔。或许这才是古迹古诗最大的魅力——它从未真正凝固在过去,而是不断被每个时代重新解读,在创新中获得永恒的生命力。
离园时买了一把题有《黄鹤楼》全诗的绸伞,雨又淅淅沥沥下起来。回头望见暮色中的楼阁亮起灯火,如同悬在天地间的巨大宫灯。忽然懂得所有古迹都是时空的渡口,而古诗便是摆渡的舟楫,载着我们横渡千年烟波,与古人共享同一片江月,同一种人间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