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登高怀古:秋日黄鹤楼独望

登高怀古:秋日黄鹤楼独望

一、临江远眺

十月的风裹挟着桂花香,我站在黄鹤楼第五层飞檐下,看长江如一条金鳞巨蟒蜿蜒东去。崔颢题诗的壁刻已斑驳,但“昔人已乘黄鹤去”的墨痕仍穿透千年岁月,将我的思绪拽入盛唐的烟雨里。江面货轮鸣笛惊起白鹭,恰似李白笔下“孤帆远影碧空尽”的续章。

◇ 怀古札记 ◇

触摸冰凉的汉白玉栏杆时,突然理解为何古人总爱“凭栏怀古”。这方寸之地叠压着太多故事:王维在此送别孟浩然,苏轼醉后以袖拂尘题诗。此刻我的倒影与历代文人重叠在琉璃瓦上,连夕阳都带着唐宋的釉色。

二、时空叠影

三层展馆的编钟正在演奏《霓裳羽衣曲》,青铜音浪里忽然浮现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的叹息。现代游客举着自拍杆从屈原雕像前掠过,电子屏与碑林共处一室,这种荒诞感让我想起刘禹锡“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三、暮色乡愁

当落日为龟山镀上金边,整座楼阁开始流淌《广陵散》的韵律。卖藕粉的老人用方言吟诵“晴川历历汉阳树”,刹那间古今的界限模糊了。归途中拾得一片银杏,夹进日记本时忽然顿悟:怀古诗词从来不是标本,而是流动的江河,我们每个人都在续写新的浪花。

【后记】黄鹤楼电梯里遇见韩国留学生用平板临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电子笔锋竟有颜真卿筋骨。原来怀古的情愫早已超越时空,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原乡。归家翻出儿时描红本,那些稚嫩的笔画里,早藏着一颗跳动千年的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