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登金陵凤凰台怀古日记

登金陵凤凰台怀古日记

庚子年冬月廿三 晴寒

今晨霜重,独往城西凤凰台旧址。此台因太白一诗而名垂千古,虽今仅存碑石数块,荒丘一隅,然登临此处,遥想六朝兴废,犹觉历史风云扑面而来。

据《江南通志》载:“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遂起台于山,谓之凤凰台。太白当年“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之叹,正是对此间盛衰的深沉叩问。

台前怀古

独立高台,西风飒飒。远处长江如练,蜿蜒东去。想吴宫花草,早埋幽径;晋代衣冠,终成古丘。三国孙吴,东晋南朝,皆曾据此龙蟠虎踞之地,然终不免“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太白借史抒怀,道尽古今兴亡之慨,今我立于斯,虽时移世易,然此心同感。

尤念南唐后主李煜,曾在此台遥望故国,写下“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之句,未几便成“最是仓皇辞庙日”的亡国之君。金陵王气,似乎总带着几分悲怆,几分无奈。

史海钩沉

下台寻访,得遇当地老者,言及台畔原有保宁寺,寺中有铁佛,传为镇江之用。又指远处曰:“彼处乃明代城墙遗址,太祖曾欲重建此台,终未果。”历代文人墨客,如刘禹锡、王安石、陆游等,皆曾至此凭吊,留下诗篇无数。

想刘梦得“台城六代竞豪华”之咏,王半山“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之讽,皆是对金陵往事的深刻反思。历史长河,淘尽英雄,惟留诗文传唱不衰。

暮归有感

日暮归途,见现代高楼与古城墙交相辉映,顿生时空交错之感。金陵古城,屡毁屡建,正如中华文明之生生不息。太白诗云:“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然文化之脉,却如长江之水,奔流不止。

今日之游,非惟怀古,亦为鉴今。历史虽已远去,然其教训与智慧,犹可为我们今日之镜。归而记之,以念此日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