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登临滕王阁怀古日记

登临滕王阁怀古日记

壬寅年秋九月十五

今日得闲,终赴南昌,一偿登临滕王阁之夙愿。秋风飒飒,赣水苍茫,朱阁巍巍矗立江畔,丹柱碧瓦,画栋飞檐,千载风霜似未减其半分气派。循阶而上,步步皆踏历史之回响,心潮竟比槛外长江水更为澎湃。

一阁千年文脉长

立于最高层凭栏远眺,只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笔下之景,跨越千年,依旧在眼前淋漓展开。江心数点渔舟,天边一行白鹭,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此情此景,方知古人诚不我欺。遥想公元675年,那位少年才子在此挥毫泼墨,顷刻间写就千古绝唱,令高阁与诗文同不朽,是何等惊才绝艳!

阁内回廊环壁,尽是碑刻楹联。指尖轻抚《滕王阁序》青石碑文,一个个汉字如刀凿斧刻:“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默诵之间,仿佛见阎公宴上宾客皆惊,吴子章宿构之文黯然失色,而王勃一挥而就,满座皆叹“天才也”!文以阁传,阁以文名,此等相得益彰,世间罕有。

古今对话一瞬间

下至底层展厅,见历代滕王阁模型阵列。唐阁宏丽,宋阁精巧,元阁壮阔,明阁典雅,清阁繁复...二十九次焚毁重建,每一次涅槃都是一次文明记忆的重塑。最动人心魄者,莫过于虚拟场景重现:通过光影技术,王勃虚影与今人隔空相望,他吟诵“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而我等现代游人默然肃立。那一刻,古今界限模糊,唯文化血脉潺潺流动,不绝如缕。

登高始觉天地阔,怀古方知兴替深。王勃当年感叹“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今人观之,又何尝不是?江河万古流,人世几回新。多少帝王将相皆随雨打风吹去,而一篇锦绣文章,却让一座楼阁、一方山水、一种精神穿越时空,永驻人间。

归去来兮有所思

暮色渐起,离阁回首,见霓虹初上,现代灯光为古阁披上华裳。江风拂面,忽有所悟:滕王阁之不朽,非仅因其建筑之美,更因它已成为中华文脉之象征。每一个到此之人,不论贩夫走卒或文人墨客,皆在此感受文明之厚重,文化之传承。

归途车上,闭目犹见“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今日一游,非仅观景,实为一场跨越千年的精神对话。王勃之问言犹在耳:“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当此新时代,我辈更当如是,以凌云之笔,写就属于这个时代的华章。

滕王阁怀古 - 刘佳宁 歌词

滕王阁怀古 演唱:刘佳宁 词:邹吉玲 曲:陈吉桂 雕梁画栋几番新 金碧辉煌无比伦 千载风霜摧未败 百年雨露又逢春又逢春 登高欲把名楼赋 唯恐难将锦句陈 作序神童何处去 一江碧水只撩人只撩人 万里长天 湖山开画景 千秋杰阁 诗酒助登临 风光无限好 游人有余情 风光无限好 游人有余情 滕王高阁耸江滨 画栋雕梁满目新 四面晴光迎紫气 一篇古序耀红尘耀...

通假字汇总(十)——《师说》《念奴娇赤壁怀古》《滕王阁序》

高中语文通假字汇总(十)——《师说》《念奴娇•赤壁怀古》《滕王阁序》 《师说》 7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 传授)73.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否定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 74.一尊还酹江月。(“尊”通“樽”,酒杯) 《滕王阁序》 75.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