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登临岳阳楼有感

登临岳阳楼有感

癸卯年仲夏于洞庭湖畔

今日终得闲暇,独自一人驱车至岳阳。自幼诵读范文正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句,于岳阳楼心向往之久矣。而今亲临此地,拾级而上,指尖抚过斑驳的木栏,恍惚间似与千年前的登临者隔空相会。

登楼之初,天色微阴,湖面氤氲着一层薄雾。及至顶层,忽见云开雾散,一幅浩渺的洞庭胜景豁然铺展于眼前。果真如杜少陵诗云:“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苍茫的湖水仿佛接天连地,吞没吴楚,摇荡乾坤。远处君山如黛,静静伏于万顷碧波之中,似一枚永恒的青螺。微风拂过,带来湿润的水汽与荷香,令人心神为之一清。

千古登临意

凭栏远眺,不禁遥想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的足迹与叹咏。李太白“水天一色,风月无边”的洒脱,杜子美“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沉郁,范希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他们站立的位置或许与我相差无几,眼中是同一片山水,胸中却澎湃着各自的时代之思与人生感怀。这楼阁,这湖水,俨然成了一面巨大的时空镜鉴,映照出古今相通的情感与思索。

最令我动容的,是那份一以贯之的“登临”情怀。登高,是为了望远,是为了超越庸常的视界,获得一种更为宏大和深邃的观照。它不仅是身体的向上攀登,更是精神的向上翱翔。当我们立于高处,俯瞰山河壮阔,个体生命的渺小感与融入历史的崇高感便会交织涌现。个人的得失悲欢,在亘古如斯的江山面前,似乎都找到了某种安置与释然。

当下的回响

下得楼来,漫步于湖畔栈道。见当地老人闲坐垂钓,游人笑语拍照,孩童追逐嬉戏。这份人间烟火气,与楼上所感的那份历史厚重感悄然融合。范公所言“忧乐”关乎天下,其根基不正源于对这寻常百姓安居乐业的关怀吗?历史的宏大叙事,终将落脚于每一个具体而微的生活瞬间。

夕阳西下,湖面泛起金色涟漪。归途中,回望那巍峨的楼阁,它静默于暮色里,继续见证着潮起潮落,日月更迭。此次登临,于我而言,是一次与历史的对话,也是一次对内心的洗涤。它提醒我,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当有向上攀登的勇气,有放眼远方的胸怀,更有关注脚下土地的温情。此中真意,欲辨已忘言,唯留洞庭波声,声声入心。

《登岳阳楼》与《登楼》二诗,均为杜甫登临诗的代表作,分别简析在两首诗...

《登岳阳楼》与《登楼》二诗,均为杜甫登临诗的代表作,分别简析在两首诗中,作者是如何由所望之景生发内心感怀的。答案: 《登岳阳楼》一诗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为所望之景,岳阳楼的壮观、洞庭湖的浩荡得到强化,从而反衬出老病之人的孤独、渺小,引发作者面对雄奇的胜景和动乱的时代却无所作为的伤感情绪(...

登临诗的双重镜像:杜甫《登高》《登岳阳楼》比较阅读

《登岳阳楼》的意境则在诗人的视野中不断拓展与深化,通过对洞庭湖的壮阔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使意境具有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 意境的拓展与深化 《登高》中的意象与意境相互作用,共同营造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氛围,使诗人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表达与抒发,如“无边落...

登临岳阳楼俯瞰洞庭湖的诗句

登临岳阳楼俯瞰洞庭湖的诗句登临岳阳楼俯瞰洞庭湖的诗句 原文: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一、衍生注释: 1. “涵虚”: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 2. “混太清”:与天混为一体。太清,指天空。 3. “云梦泽”:古代大泽名,...

...他们登高揽胜,寄托情志。杜甫登临岳阳楼,面对“ , ”的洞庭湖,顿生...

中国古代文人有登高望远的情结,他们登高揽胜,寄托情志。杜甫登临岳阳楼,面对“ , ”的洞庭湖,顿生忧国之思;黄庭坚登上快阁,看落木千山、澄江月明,而生归隐江湖之念,最后吟唱道“ ”。中国古代文人有登高望远的情结,他们登高揽胜,寄托情志。杜甫登临岳阳楼,面对“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洞庭湖,顿生忧国之思;...

登岳阳楼(其一)[北宋·陈与义](1)洞庭之东江水西, 。(2)登临吴蜀横分...

(1)洞庭之东江水西, 。(2)登临吴蜀横分地, 。(3) ,三年多难更凭危。(4)白头吊古风霜里, 。(5)《登岳阳楼(其一)》中作者用“ , ”将自己比作枯木,表现出作者沦落天涯的无尽凄凉,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八年级下册 (1)帘旌不动夕阳迟(2)徙倚湖山欲暮时(3)万里来游还望远(4)老木沧波无限悲(5)...

范仲淹创作《岳阳楼记》时未能亲自登临岳阳楼的主要原因是( )_百度文...

范仲淹创作《岳阳楼记》时未能亲自登临岳阳楼的主要原因是( )A. 当时他正被贬河南邓州,身体状况不允许长途跋涉 B. 岳阳楼正在维修,不对外开放 C. 他对岳阳楼景观不感兴趣,更关注抒发情怀 D. 宋代有规定禁止被贬官员游览名胜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岳阳楼记》创作背景的理解。范仲淹在庆历新政失败后被...

《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1)___,帘旌不动夕阳迟。(2)登临吴蜀横分地...

《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 (1)__,帘旌不动夕阳迟。(2)登临吴蜀横分地,__。(3)__,三年多难更凭危。(4)白头吊古风霜里,__。(5)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中,抒发诗人辗转江湘的颠沛流离之苦,表达国家危亡、中原动荡之忧的诗句是:“__,__”。(6)《登岳阳楼》(其一)中,运用双关修辞,借...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

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A. 首联先写地理位置,巧用“东”“西”两个方位词,并以湖、江系之。再写傍晚时举目所见,由近及远,引人遐思。B. 颔联也说地理位置,却加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