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病中吟:从古诗病起书怀看一场感冒的感悟

病中吟:从古诗《病起书怀》看一场感冒的感悟

晨起不适

清晨被喉咙的刺痛惊醒时,陆游那句"病骨支离纱帽宽"突然浮现在脑海。摸着滚烫的额头,我望着镜中面色潮红的自己,终于承认这场持续三天的低烧已演变成重感冒。

古诗里的病榻

卧床休息时翻看《剑南诗稿》,发现陆游在《病起书怀》中写道:"孤臣万里客江干,虽卧病床惊岁阑"。八百年前的诗人与此刻的我,竟在相似的虚弱中隔空对话。那些关于头昏眼花的描述,让药苦舌麻的体验突然有了诗意。

"药炉茶灶淡生涯,听雨听风度岁华"——此刻窗外细雨正敲打空调外机,与卧室里的加湿器白噪音奇妙呼应

病中琐记

体温计显示38.5℃时,忽然理解古人为何称疾病为"恙"。手机里不断弹出的工作消息让我烦躁,直到看见白居易《病中诗》中"心是自医王"的句子,才关掉通知专心养病。用蜂蜜水吞服胶囊时,想起李清照"病起萧萧两鬓华"的憔悴,赶紧拍下贴在额头的退烧贴发朋友圈。

身体的寓言

这场病像突然按下的暂停键,让我注意到许多被忽略的细节:阳台上多肉新长的侧芽,冰箱里过期的酸奶,以及那本买来半年未拆封的《黄帝内经》。杜甫"多病所须唯药物"的感慨,在网购送药上门时代显得格外遥远,但"百年多病独登台"的孤独感依然相通。

愈后小记

退烧后重读《病起书怀》,对"位卑未敢忘忧国"有了新解。当咳嗽渐止、味觉恢复时,熬一锅皮蛋瘦肉粥,忽然觉得陆游笔下"粥香饧白杏花天"并非全然是艺术夸张。这场病带给我的,除了三天空白的工作日历,还有那些被古诗照亮的、关于疼痛的审美体验。

(日记完,全文共计62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