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农古诗伴我归园日录
晨起观耕
卯时初醒,推窗见薄雾如纱,远山黛色隐约如田农古诗所咏"蓑笠牵牛出晓烟"之景。檐下燕巢新泥未干,邻家耒耜碰撞声叮当作响,恍惚间竟不知身处二十一世纪高铁穿城的时代。灶间煨着昨岁收储的薯蓣,陶罐里米粥正沸,白汽氤氲中忽然懂得"晨兴理荒秽"非必真荷锄,而是对生活本真的持守。
午憩读卷
日头渐烈时倚竹榻展卷,泛黄册页间田农古诗墨迹如沟垄纵横。"稻花香里说丰年"七字竟引得窗外布谷声声应和,电子书阅读器在一旁暗着屏幕,倒像是个不合时宜的摆件。忽有微信提示音破静,城里友人问可需快递新鲜荔枝,笑复不必,后园枇杷正当黄时。想起古诗中"亲烹葵菽奉高堂"之句,遂采新果盛于青瓷盘,供奉于祖父母遗像前。
暮色巡畦
夕阳熔金时分巡行菜畦,番茄架已缀满青红果珠。指甲掐断韭菜时清香溅染袖口,恍然体味到"夜雨剪春韭"的不仅是味觉更是触觉记忆。智能灌溉系统正在启动,水雾虹霓间见老农蹲地查勘土壤湿度,手机屏光映着饱经风霜的脸——这竟是田农古诗"耕耘智能亩,数据代星斗"的当代注脚。传统农谚与科技报表在此处奇妙交融,恰如古卷新笺相映成趣。
夜灯札记
烛火下摊开糙纸笔记本,墨水瓶畔放着全天采集的野菊。手机不断弹出农业气象预警,却更愿相信"北斗斜倾知雨近"的古老智慧。今日最大收获是悟得田农古诗从来不是怀旧标本,那"带月荷锄归"的身影如今可能开着新能源三轮车,那"把酒话桑麻"的场景或许正通过视频会议连通五洲田畴。敲键记录时忽有萤火虫扑窗,这微小生灵竟穿越千年诗句,停驻在我的智能手表镜面上。
当城市霓虹在三十里外翻涌,此间唯存星辉如瀑。今日方知所谓归园田居,归的不是地理方位而是生命节律;所谓田农古诗,咏的不是农事技巧而是天地人心。熄灯时听得无人机巡田的嗡鸣掠过屋顶,恰与虫声织成这个时代特有的田园交响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