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玉树临风夜独行——记一位翩翩君子的月下沉思

玉树临风夜独行

——记一位翩翩君子的月下沉思

今夜月色如水,我独坐庭前,忽见一男子踏月而来。其人身姿挺拔如松,衣袂飘飘若云,正是古诗中所谓"玉树临风"之态。月光为他镀上一层银辉,恍若谪仙临世,令人不禁想起《世说新语》中"朗朗如日月之入怀"的典故。

一、形貌之思

这位翩翩君子身着素色长衫,腰间玉佩随着步伐发出清越声响。他的眉目如画,鼻若悬胆,唇薄如刃,下颌线条如刀削般坚毅。最令人难忘的是那双眼睛——在月光下泛着琥珀色的光,既似寒潭般深邃,又若星辰般明亮,当真配得上"目如点漆"的古语。

"积石如玉,列松如翠"——我不禁想起这句古诗。眼前之人,不正是这般风姿?他的举止从容不迫,每一步都仿佛丈量过般精准,却又带着自然的韵律。这般气度,绝非刻意为之,而是多年修养的自然流露。

二、气质之辨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此君便是明证。当他驻足赏梅时,随口吟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诗句,声音清朗如玉磬。我注意到他执扇的姿势极为考究——三指轻捏扇骨,余二指微曲,既显文人雅致,又不失男儿英气。

更难得的是他的谈吐。论及《诗经》时,他能道出"有匪君子,如切如磋"的精髓;说起边塞诗,又对"黄沙百战穿金甲"的豪情别有见解。这般学识,配上不疾不徐的语调,当真令人如沐春风。

三、神韵之悟

夜渐深时,他立于石桥之上凝望流水。此刻风拂衣袂,月光将他的侧影投在青石板上,竟有几分"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的意境。我突然明白,所谓"翩翩君子",不在形貌之俊,而在神韵之清;不在衣冠之盛,而在气骨之坚。

想起《礼记》有言:"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眼前之人,恰似一块历经岁月打磨的美玉,外在的光华内敛为温润,锋芒化作圆融。这种气质,绝非一朝一夕可成,必是经过"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自我修炼。

四、夜归之思

子夜钟声响起时,他折梅一枝别在襟前,踏着满地碎银般的月光离去。望着那渐行渐远的背影,我忽然想起《楚辞》中"纫秋兰以为佩"的句子。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能遇见这般保有古君子之风的人,实属难得。

归家后,我于灯下记此夜所见。笔墨难尽风流之万一,唯愿他日再逢,或可煮茶论道,细说那"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的千古情怀。毕竟,这般如玉如松的人物,正是中华文化最生动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