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狼跋日记:山行遇狼的哲思

《狼跋》日记:山行遇狼的哲思

十月廿三 朔风骤起

黄昏时分,我独行于北山古道。枯枝划破天际如裂帛,暮色自谷底升腾,渐渐吞没远山轮廓。忽闻深草丛中簌簌作响,但见青灰色身影倏忽闪过——竟是只独狼。它右前足微跛,行走时如《诗经·豳风》所载:"狼跋其胡,载疐其尾",每前行三步便要踉跄一抖,却始终向着山巅孤月方向倔强攀爬。

狼之跋涉

这使我想起李贺《猛虎行》中"道逢驺虞,牛哀不平"的苍凉。狼虽不似虎威猛,却有种被世人误解的坚韧。它忽驻足回望,金黄瞳孔里映出最后一道霞光,仿佛庾信《拟咏怀》中"马有风尘气,人多关塞衣"的边塞孤寂。前足旧伤令它行走时总带着某种仪式感的颠簸,像古战场上折戟仍举旗的士卒。

古籍中的狼影

《说文解字》释狼曰:"似犬,锐头白颊",却未言其精神。贾岛"野狼遇人惊,窜入枯桑林"写其怯懦,王安石"虎狼嫌肉嚼不碎,始知食肉非良谋"讽其贪婪。然此刻暮色中的跋涉者,分明带着《周易·履卦》"履虎尾,不咥人"的谨慎智慧,每一步颠扑都是生存的史诗。

月夜悟道

当银月浸满山峦,狼立于危崖仰首长嗥。这声音不似传说中凄厉,反如陆游"孤狼嗥夜月,哀鸿鸣霜天"般带着神性。忽然懂得《道德经》"天地不仁"的真义——狼之跋疐非天罚,恰是天地赋予的修行。它用失衡的步履丈量山岭,正如世人总携缺陷追寻圆满。

归途晨光微熹时,我又见那狼在溪边饮水。伤足悬空三寸,低头时颈毛染金晖,竟有几分郑板桥"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的孤傲风骨。原来所有生命都在跋与疐之间前行,狼跛足却向山巅,人戴枷犹望星空,这或许才是《周易》所谓"天行健"的本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