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牧羊曲中见悠然——记春日山野牧羊

牧羊曲中见悠然——记春日山野牧羊

晨光熹微的启程

清晨五时,山岚未散,我随老牧人张伯踏上蜿蜒的碎石路。他腰间别着竹笛,哼着古调《牧羊曲》:"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三十余只绵羊如流动的云絮,蹄声叩响沾露的野径。

羊群的交响诗

行至半山腰,羊群突然驻足。原来三只小羊正抵角嬉戏,犄角相碰发出清脆的"咔嗒"声。张伯笑道:"这倒应了韦应物那句'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羊群啃食嫩草时,此起彼伏的"沙沙"声里,竟藏着《诗经》"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的古老韵律。

正午的牧羊哲学

日头渐烈,我们躲进百年枫荫下。张伯从布袋掏出粗陶碗,羊奶泛着琥珀光。"你看那只头羊,"他指向岩坡,"就像卢纶写的'牧童望村去,猎犬随人还',畜生比人更懂顺其自然。"羊群在光影交错间移动,宛如王维笔下"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的活画卷。

意外的诗意

归途忽逢骤雨,羊群却从容依旧。雨水顺着羊毛滴落,竟在夕照中折射出虹彩。这让我想起苏轼"细雨斜风作小寒"的意境,而羊蹄踏过水洼的"扑哧"声,恰似白居易"马蹄踏水乱明霞"的另类诠释。

暮色里的顿悟

炊烟升起时,羊群自动列队归栏。张伯吹起竹笛,旋律暗合《敕勒歌》的苍茫。我忽然明白,所谓"天苍苍,野茫茫"的辽阔,不在远方,就在这日复一日的牧羊曲中。羊群踏出的每条小径,都是大地上最朴素的诗行。

归家后翻开《全唐诗》,才发现今日所见,早被古人写在"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的句子里。原来千年牧歌从未断绝,只是换了传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