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廿八·烟雨锁西塘
晨起推窗时,青瓦上正悬着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的雨帘。墨色屋檐将天空裁成不规则的水墨条幅,檐角坠落的雨珠串起整部《浣花笺》的平仄。
一、石板巷里的平仄
油纸伞划过斑驳砖墙,鞋跟叩响的竟是温庭筠"一叶叶,一声声"的韵律。卖菱角的老妪蜷在骑楼角落,竹篮里湿漉漉的鲜嫩,恰似李清照词中"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的物化注脚。
二、茶寮听雨
乌篷船在茶肆窗外晃成虚影,碧螺春在盏中舒展成微型山水。邻座老者吟诵的"青箬笠,绿蓑衣"突然有了具象——河埠头戴笠的渔人正收网,银鳞划破雨雾的模样,活脱是张志和《渔歌子》的现代演绎。
午后在古籍书店觅得泛黄的《绝妙好词》,蠹鱼蛀空的页脚处,陆游"小楼一夜听春雨"的笔迹洇成淡青色。老板说这是民国刻本,我却觉得分明能嗅到宋徽宗画院里松烟墨的潮气。
三、夜泊的修辞学
入夜后灯笼将雨丝染成橘红,游船马达声惊飞栖鹭。忽然懂得柳永为何要写"暮霭沉沉楚天阔",此刻的烟波确像被揉碎的宣纸,所有光影都在水面完成对仗。
归途拾得半片残碑,苔痕掩映间犹见"烟雨"二字。这潮湿的春日啊,连遗落的瓦当都在背诵《江南春》的绝句。
游大阳古镇日记300字
游大阳古镇日记300字 篇1 还没走进鸣鹤古镇,就看见了一大片平静的湖水,如一块碧玉一般。岸边的杨柳在风中扭动着身子,为这湖水增添了几分妩媚。几只五彩的小船留下阵阵涟漪,静悄悄地行驶着,点缀着湖面。远处的青山倒映在湖水中,像是用翠绿凝成的。在丝丝带着春天气息的风中,我们走进了鸣鹤古镇。白色的墙,黑色的瓦,青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