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满红红古诗的秋日絮语——一篇关于秋思的日记

满红红古诗的秋日絮语

十月二十三日 晴

清晨推开窗时,满院的梧桐叶正簌簌落着。忽然想起满红红古诗里那句"金井梧桐秋叶黄",那泛黄的宣纸字迹仿佛与眼前景象重叠,让我怔怔在窗前站了许久。

一、诗中的秋声

午后翻出那本蓝布封面的《满红红古诗选》,指尖抚过"银烛秋光冷画屏"的句子时,窗外恰好传来卖桂花糕的梆子声。这隔世般的呼应,让我想起诗人笔下那些被秋露打湿的夜晚——罗衾不耐五更寒的岂止是李煜,此刻我裹着毛毯仍觉冷意渗骨。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突然明白为何满红红总爱在诗里埋下这些潮湿的意象。晾在阳台的衬衫三天未干,倒真成了现代版的"细雨湿衣看不见"。

二、字缝里的温度

傍晚散步时,发现小区枫树红得惊人。手机拍下的照片怎么都调不出那种"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浓烈,倒是想起满红红在某首轶诗里写过"赭石研朱画秋山"的句子。那些被岁月磨淡的墨色,原来早就预言了千年后的黄昏。

路过菜场见新上市的螃蟹,忽然记起"蟹螯即金液"的典故。回家翻找半天,竟在诗集中发现夹着的枯银杏叶,薄如蝉翼的叶脉间,还留着去年用铅笔临摹的"洞庭秋月生湖心"的笔迹。

三、月光与诗笺

此刻台灯下重读"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空调外机的嗡鸣竟与诗中韵律暗合。满红红古诗里那些被秋夜放大的声响,穿越时空化作了冰箱制冷的震动。忽然想给远方友人写封信,却最终在朋友圈发了句"今夜月明人尽望",配图是窗棂切割的月光。

合上书时,一枚风干的桂花从扉页飘落。这意外的书签,倒比任何注解都更懂"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真意。满红红若在世,或许会为这电子时代的秋思,再添半阙新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