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上遇雨古诗之夏日记趣
七月十五日 星期四 晴转骤雨
今日午后,天气闷热异常,窗外的蝉鸣一声接着一声,搅得人心绪不宁。索性合上书本,信步至郊外溪边,寻求一丝清凉。这溪流是我自幼便熟悉的地方,两岸垂柳依依,溪水清澈见底,卵石被冲刷得圆润光滑。我寻了处树荫坐下,拿出随身携带的《全唐诗》,恰好翻到崔道融的《溪上遇雨》:“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心中默诵,只觉得古人观察之精微,用笔之传神。
正神游间,天色竟悄然变化。方才还是碧空如洗,转眼西方天际便有乌云翻墨般涌来,层层叠叠,犹如千军万马奔腾而至。这景象,不正是诗中“坐看黑云衔猛雨”的写照吗?风起于青萍之末,霎时间凉风骤起,吹得柳枝狂舞,溪面泛起无数涟漪。对岸的山峦已被乌云吞噬,雨幕如白纱般笼罩其上,而我所处的这边,却依然有阳光挣扎着从云缝中漏下,天地间呈现出一种奇异的明暗对比。
雨骤至
还未及细想,豆大的雨点便劈头盖脸地砸了下来,“喷洒前山此独晴”的侥幸瞬间破灭。雨点打在水面上,溅起朵朵水花,溪水顿时活跃起来,哗哗作响。我慌忙躲到一块巨大的岩石之下,这岩壁向内凹陷,恰成一天然避雨处。雨势极猛,眼前只剩白茫茫一片,远山近树皆模糊了形状。雷声隆隆,在山谷间回荡,每一声都仿佛敲在心头。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青草被雨水浇透后散发出的清新气息,深深吸一口,沁人心脾。
躲在岩下,看那雨帘垂天接地,听那雨声嘈切急密,忽然对“忽惊云雨在头上”有了更切身的体会。诗人的惊诧,穿越千年,在此刻与我共鸣。自然之威,沛然莫之能御,人在其中,唯有敬畏。然而这雨来得快,去得也急。不过两刻钟工夫,雨声渐歇,乌云散去,太阳重新露出笑脸。被洗涤过的世界焕然一新,树叶绿得发亮,溪水略涨,流淌得更加欢快。天边竟真的挂起一道彩虹,七彩斑斓,正如诗中所言“却是山前晚照明”。
雨后的沉思
踏着湿漉漉的小径归家,鞋袜尽湿,心中却充满了一种难得的畅快。这场突如其来的夏雨,不仅驱散了暑气,更洗去了我心中的烦躁。通过亲身体验,我再读《溪上遇雨》,便不再只觉得它是一首写景状物的小诗,更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人生况味。前一刻还是“此独晴”的幸运儿,转瞬便成“云雨在头上”的淋雨人,世事变幻岂不如此?唯有保持一颗平常心,既能在晴日里欣赏风光,也能在暴雨中安然处之。
这场溪上遇雨,是夏日赠予我的一份厚礼。它让我超越了文字的表层,用全部身心去感受了古诗的意境,与千年前的诗人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我想,这就是古典诗词永恒的魅力所在——它不仅是文字的藝術,更是生活的註解,等待著每一個願意沉浸其中的心靈,在某个意想不到的瞬間,與之相遇,並為之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