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秋思》中的一日闲记
晨起读诗,心随雁去
清晨推开窗时,凉意裹着桂香扑面而来。案头摊开的《宋词选》正停在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忽然想起今日原是寒露节气,难怪连窗棂都凝了层薄霜。指尖抚过泛黄纸页,仿佛触到千年前边关将士的铠甲寒意。
词中画,画中行
午后散步至城郊湖畔,竟与词境不期而遇。芦苇荡里惊起数只白鹭,恰似“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苍茫意象。蹲在卵石滩捡拾枫叶时,发现纹路如羌管刻出的沟壑,忽觉“浊酒一杯家万里”的愁绪并非古人独有——我们这些异乡打工者,何尝不是新时代的征戍人?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句在暮色中愈发清晰。归途经过建筑工地,看见安全帽下那些晒得黝黑的脸庞,他们用混凝土浇筑城市,却把思念砌进月光照不到的工棚里。
夜灯下的古今对话
晚间整理书桌时,发现去年在渔村写的日记。那时住在真正的“渔家傲”民宿,凌晨跟着船老大出海,看他古铜色的手臂甩开渔网,竟与词中“燕然未勒归无计”的韧劲一脉相承。突然明白这首词为何历经千年仍鲜活——它写的不仅是边塞,更是所有在命运风浪中站稳的身姿。
临睡前又读了一遍《渔家傲》,窗外秋风摇动银杏的声音,像极了词末“将军白发征夫泪”的那声叹息。或许明天该给老家打个电话,告诉父母阳台的菊花开了,就像范仲淹没说出口的,那些藏在金戈铁马后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