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记一次难忘的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记一次难忘的清明节

清晨推开窗,杜牧的诗句突然浮现在脑海:"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窗外果然飘着细密的雨丝,像无数银针斜插在青灰色的天幕里。这是我在南方度过的第一个清明节,湿润的空气里弥漫着艾草与泥土混合的独特气息。

一、雨中的祭扫

随姑妈一家前往墓园时,雨势渐密。山道上撑着黑伞的人群缓缓移动,宛如一条蜿蜒的墨色溪流。姑父捧着白菊走在最前面,他的背影在雨雾中显得格外单薄。"十年生死两茫茫",我突然想起苏轼的词,此刻才真正懂得其中分量。墓碑前,姑妈用软布仔细擦拭祖父照片的样子,让我的眼眶跟着湿润起来。

二、青团里的思念

回家后,厨房飘来蒸笼的甜香。表姐正将翠绿的艾草面团捏成小团,动作娴熟得像在完成某种仪式。"寒食东风御柳斜",王维笔下的场景突然有了温度。我学着把豆沙馅包进面团,指尖沾染的艾草香久久不散。蒸好的青团晶莹如玉,咬开时涌出的热气模糊了镜片,也模糊了记忆中奶奶做青团时佝偻的背影。

三、雨停时分

傍晚雨歇,陪小侄子去放风筝。看着纸鸢在湿润的春风里越飞越高,耳边响起他稚嫩的诵读:"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忽然明白清明不仅是祭奠的节日,更是生生不息的传承。归途遇见卖杏花的老农,竹筐里娇嫩的花苞沾着水珠,恰似白居易笔下"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意境。

这个浸润在古诗里的清明节,让我懂得怀念不必总是沉重。就像雨后清新的空气,那些穿越千年的诗句,依然在帮助我们表达最深沉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