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六盘山》中的革命豪情与壮丽山河
日记一则:重读经典,感悟长征精神
今日重读毛泽东同志的《清平乐·六盘山》,那句"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让我心潮澎湃。这首创作于1935年的词作,不仅描绘了六盘山的雄伟景色,更承载着红军长征途中坚定的革命信念。
一、词中画卷:山河壮美的六盘山
词的上阕"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西北高原的辽阔景象。我仿佛看到秋日晴空下,红军战士仰望南飞雁阵的身影。这让我想起去年暑假去六盘山旅游的经历,那里的山势确实如词中所写那般雄伟壮观。
二、革命豪情:长征精神的生动写照
下阕"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更是气势磅礴。一个"漫"字,写尽了红旗招展的壮阔场面;"长缨在手"的比喻,展现了红军将士必胜的信念。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学习。
三、现实感悟:新时代的长征路
站在新时代回望这首词,我深刻体会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场"长征"。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就像六盘山一样需要翻越;而词中展现的坚定信念,正是我们战胜困难的法宝。我要把这种精神运用到日常学习中,在知识的"长征路"上永不言弃。
合上日记本,窗外夕阳正好。我想,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跨越时空,永远激励着后人。《清平乐·六盘山》不仅是一首词,更是一座精神的丰碑,它将永远矗立在中国革命文学的高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