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涨洪水日记300字——洪流中的生活切片

涨洪水日记300字——洪流中的生活切片

七月十一日 暴雨如注

窗外的天空像被撕开了无数道口子,雨水疯狂地倾泻而下,已经持续了整整两天。街道早已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浑浊的黄色汪洋。水位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上涨,先是漫过了路阶,然后吞噬了花坛,最后竟嚣张地拍打着一楼住户的窗玻璃。整个世界只剩下哗啦啦的雨声和远处隐约传来的警笛声,一种前所未有的心慌攫住了我。

七月十二日 浊浪围城

清晨醒来,水已经断了。我小心翼翼地从储备中倒出最后一瓶矿泉水,忽然深刻地理解了“资源”二字的重量。透过阳台望去,曾经的社区变成了泽国,汽车像一个个沉默的甲壳虫,泡在水里,只露出顶棚。但就在这片混乱中,人性的微光开始闪烁。我看到邻居王叔划着自家的橡皮艇,挨家挨户给被困的老人送去面包和干净的饮用水。社区的微信群里,信息一刻未停,从最初的恐慌求助,变成了高效的互助调度:“302需要降压药,谁有?”“我有多余的充电宝,放门口了,需要自取。”洪水隔绝了道路,却让心与心的距离前所未有地贴近。

七月十三日 水退见痕

雨终于小了,洪水开始缓慢撤退,留下的是满目疮痍和一地厚厚的淤泥。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腥臭与腐朽混合的气味。我和父亲穿上雨靴,加入清理街道的队伍。铁锹铲除淤泥的声音沉重而疲惫,每个人的裤腿都沾满了泥点,但没有人抱怨。我们清理出被泡烂的家具、损坏的电器,它们曾是一个个家庭的珍贵记忆,如今却成了冰冷的废弃物。一位阿姨对着一个被泥浆覆盖的木质钢琴默默垂泪,那曾是她女儿练习了十年的礼物。此情此景,令人鼻酸。灾难的残酷,不仅在于当时的冲击,更在于水退之后,这漫长而琐碎的重建与失去。

七月十四日 反思与铭记

水电陆续恢复了,生活似乎正艰难地回归正轨。新闻里开始报道各地的灾情和救援进展。我看着窗外虽然消退但痕迹犹在的洪水,思绪万千。这场洪水,像一面残酷的镜子,照出了自然的威力和人类的脆弱,也映出了冷漠下的温情与秩序崩坏后的协作。它强行给高速运转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让我们不得不审视与自然的关系,与邻里的关系,以及与自身欲望的关系。这三百字的日记,远不足以记录这几日的万千心绪,只能作为一枚切片,封存这份关于2023年夏天的、潮湿而沉重的集体记忆。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