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湖上,寻味“水光潋滟晴方好”
十月五日,晴
今日得闲,终于赴了与西湖的秋日之约。晨光熹微时,我便租了一叶小舟,缓缓向湖心划去。船桨拨开墨绿色的湖水,漾起层层涟漪,仿佛划开的不是水波,而是千年时光的帷幕。
一、潋滟之悟
当真切地置身于湖心时,我才真正懂了东坡先生那句“水光潋滟晴方好”的妙处。以往读诗,只觉此句美则美矣,却未曾想“潋滟”二字竟能囊括如此丰富的动态光影。晨间的阳光还不甚猛烈,像揉碎的金箔,轻轻洒在微微起伏的湖面上。湖水并非死板的镜面,而是活的、流动的绸缎,每一道波纹都携着光线舞蹈,明明灭灭,闪烁不定。远处雷峰塔的倒影被这粼粼波光揉碎,又重组,恍若一座金色的海市蜃楼在水下摇曳。我停下桨,任小舟随风飘荡,只觉得整个人都被这温柔而璀璨的“潋滟”包裹、洗涤,心中尘虑尽消,唯余一片澄明。
二、空蒙之遇
午后,天公竟真作美,应和着诗的下半句,淅淅沥沥下起雨来。湖上的游船纷纷靠岸,我却贪恋这难得的意境,撑起备好的油纸伞,决意体会一番“山色空蒙雨亦奇”。雨丝细密,如烟似雾,将远山近水都笼罩在一片朦胧的青灰色里。方才还清晰可见的保俶塔、苏堤春晓,此刻都褪去了鲜明的轮廓,化作水墨画上淡淡的氤氲。雨点落在湖面,激起无数细小的圆圈,整个西湖仿佛变成了一面被轻叩的、发出细微沙沙声的巨鼓。空气里弥漫着湖水、泥土与桂花混合的湿漉漉的香气,清冷而沁人。这“空蒙”之景,的确与晴日的明媚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奇趣,它更静谧,更悠远,引人发思古之幽情。
三、诗意之思
整日流连湖上,我反复品味着这首千古名句。东坡先生的高明,不仅在于他精准地捕捉了西湖晴雨两种截然不同的美,更在于他透过这变幻的湖光山色,传递出一种豁达的人生观。天地之美,从来不止一面。晴有晴的朗丽,雨有雨的迷离,人生亦然,顺境时可欣赏“水光潋滟”的灿烂,逆境时亦能发现“山色空蒙”的深邃诗意。真正的智慧,或许就在于拥有这种“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审美能力与处世心态,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迁,都能在心中保有一片宁静而广阔的西湖。
暮色四合时,雨停了,湖面重归平静,倒映着天边最后一抹霞光。我摇桨归岸,回首望去,西湖依旧默默承载着千年的赞誉与诗意。它不言,却道尽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