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壬寅年腊月初七 薄暮微雪

窗外的雪又落了下来,细碎如盐,簌簌地敲着玻璃。墨砚早已备好,狼毫也润得饱满,可铺开信笺的刹那,竟不知从何写起。原来晏几道那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是真的——当思念沉甸甸地压向心头,再鲜艳的薛涛笺也会褪尽华彩,只余一片苍茫的白。

记得你最爱我研磨时专注的模样,说我的眉尖总是微微蹙起,像藏着整个江南的烟雨。那时你便坐在对面,指尖拈着松烟墨徐徐打转,琥珀色的瞳仁里映着跳跃的灯花。墨香氤氲中,你忽然轻声念起李商隐的句子:“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我抬头望你,竟见你眼角有晶莹闪烁。如今才懂,那原是预言般的泪光。

一、红笺犹在,墨痕未干

抽屉最深处还收着你留下的信笺,茜草染就的桃红上浮着暗金云纹。你总笑我写字太过用力,几乎要戳破纸背。去年上元节写的《鹧鸪天》至今墨香犹存:“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那时烛火暖融融地罩着我们,你发间的茉莉清香与酒气缠绕,竟让我误以为这样的夜晚永无尽头。

而今独对寒窗,才明白柳永“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的怅惘。炭盆里火星噼啪爆开,惊醒了恍惚的思绪。笔尖颤了颤,一滴墨落在红笺上,迅速洇成残月的形状。忽然想起你说过,墨滴沾染信笺时像极了鸿雁的瞳仁——那些传递相思的使者,是否也曾在风雨中迷失方向?

二、素纸成灰,相思入骨

尝试过用素帛写信,雪白的绢帛摊在案上,却比红笺更叫人惶然。白居易写“同心人一去,坐觉长安空”,原来失去知音的城市果真会变得辽阔而荒凉。炭笔勾勒出你的侧影,线条总是停在眉眼处不敢深入,怕稍一用力就惊散了记忆中的容颜。

炉火渐弱时,将写废的信笺投入其中。火焰舔上墨迹的瞬间,忽然幻化出你提灯踏雪而来的幻影。急忙伸手去拦,指尖只触到滚烫的灰烬。《红楼梦》里黛玉焚稿时,可曾见过这般心碎的幻象?灰烟盘旋上升,在梁间凝成一句未曾说出口的“长相思,摧心肝”。

三、无色之笺,有情天地

暮色彻底吞没窗棂时,终于悟出“红笺为无色”的真意。并非信笺褪了色,而是提笔人眼底再无繁华。元稹悼亡时写“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如今方知长夜望彻的滋味。雪光映得满室微明,恍若你素白衣袂拂过桌案。

最终铺开最普通的毛边纸,墨汁滴入清水盂中,漾开千丝万缕的云烟。想起你说过最爱看我写小楷,说簪花小字如春蚕吐丝,温柔又坚韧。于是写下赵孟頫与管道升的故事:“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

墨痕在纸上生长时,忽然听见廊下风铃轻响。或许明天该托驿使捎一束青丝去,学杨贵妃“唯将旧物表深情”。而此刻,且让这封无字的信飘进雪夜——既然红笺无色,不如以天地为笺,以相思入墨,写一封永远不必寄出的情书。

夜雪叩窗,声声都是未尽的平仄。

晏几道《思远人》中'红笺为无色'的深层含义是( )

'红笺为无色'是词作情感高潮的关键句,需结合全词语境分析。A项正确,词人通过夸张手法表现思念至极时的主观感受,与上文的'泪弹不尽''此情深处'形成情感递进。B项仅停留在表面现象,未触及艺术表达的深层目的。C项过度解读,词中'何处寄书得'已交代通信困难,此处重点在情感强度而非结果。D项偏离主题,'红叶黄花'的秋景描写与红笺变色...

晏几道《思远人》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注释】①思远人:词调名。因本词有“千里念行客”句,取其意,以为名。【译文】叶儿红;花儿黄,正是深秋之际,思念的心上人,远在千里。飞动的云彩哟,已然过尽,传书的...

“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

写到别来、此情深处,墨中纸上,情与泪粘合为一,不辨何者为泪,何者为情。故不谓笺色之红因泪而淡,却谓红笺之色因情深而无”。因此,“此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暗指关系,意在强调思念之深情。此题考查对晏几道《思远人》下阕情感细节的理解。需要分两步分析:一、意象关系分析(3分):"就砚旋研墨"与...

秋高气爽的古诗句

45、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晏几道《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46、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五首·其一》47、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王维《积雨辋川庄作》48、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49、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