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叶飘零时——记秋日庭院独坐
一、庭前拾梓
晨起推窗,忽见院角那株老梓树已褪去青衫。金黄的叶片簌簌落在石阶上,像极了《诗经》里"维桑与梓,必恭敬止"的古老絮语。拾起一片对着朝阳,叶脉里竟蜿蜒着琥珀色的光,恍若封存了整个夏天的蝉鸣。
1. 梓荫旧事
记得祖父曾说这树是曾祖父亲手所植,树皮上还留着民国年间刻的"家"字。如今那笔画已被岁月撑开裂缝,蚂蚁在刻痕里筑起新的王国。树根处冒出几簇白蘑菇,倒像是给往事的注解添了逗号。
二、叶底光阴
午后搬了藤椅坐在树下,看阳光透过梓叶在旧日记本上投下碎金。忽然懂得韦应物"梓泽风流地,凄凉迹未残"的怅惘——飘落的何止是树叶,还有去年此时在树下背《楚辞》的表妹,今已远渡重洋。
2. 虫鸣备忘录
树缝里传来断续的虫声,像封尘的八音盒。突然想起梓木在古代是制作琴瑟的上材,《考工记》里说"梓人为笋虡",此刻风中沙沙的声响,莫非是草木自成的乐章?忙在日记里记下这灵感,墨迹竟与飘落的叶子叠成了双重印记。
三、暮色凝梓
黄昏时起风了,满院梓叶如群鸟盘旋。李白"梓州三月色"的句子浮上心头,虽非蜀地春景,但这秋日的金黄更显深沉。一片叶子粘在窗棂上不肯离去,像极了小时候夹在字典里的那枚叶脉书签。
夜读《本草纲目》:"梓白皮味苦寒",忽觉人生况味亦如此。这株见证四代人的老树,用飘零的姿势教会我们:告别可以如此静美,就像它年复年把落叶写成大地的新序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