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冬日小记
一、寒枝初见
晨起推窗,忽见院角那株老梅已缀满花苞。青灰枝干上粒粒嫩红如砚池溅出的朱砂,在凛冽空气中颤巍巍地含着,倒叫我想起王安石那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往年总要到腊月中旬才见花信,今岁寒潮来得急,这梅花竟也赶着时令,提前将春意攒在尖儿上。
忆昔探梅事
记得去岁雪后,曾与友人往西山寻梅。那时雪压竹梢,山径无人,唯暗香引路。转过古寺残垣,忽见十数株白梅如披素纨,花瓣落进雪地里,竟分不清何处是花何处是雪。友人笑道:“这倒应了卢梅坡‘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当下掬雪烹茶,梅香渗着茶烟,竟在齿颊间凝作冰晶般的清甜。
二、香中别有韵
午后携《梅谱》坐于窗下,细察梅瓣形态。宋人范成大谓梅花“疏影横斜水清浅”,此刻日光斜照,花影投在雪地上,果然生出几分水墨意境。尤爱萼片处那抹深绛,恰似美人点唇,无怪寿阳公主醉卧时,偏要借梅花形状妆饰额黄。
忽有雀儿跃上枝头,惊落三两花瓣。拾起细看,五瓣圆润如缀玉,幽香自蕊心丝丝渗出。这香气不似桂花甜腻,不同兰草清冷,倒像古琴尾韵般含着些许枯淡。忽然明白林和靖为何“梅妻鹤子”——世间喧哗愈盛,愈需要这般孤绝的知己。
三、夜读得古意
夜来风雪又作,重读陆放翁《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一句,竟读得眼眶发热。放翁写此词时正落魄蜀中,梅花是他烽火山河里的精神故园。而千年后的今夜,我守着暖气读诗,窗外那株梅依旧保持着与古人相见时的姿态。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李商隐的怅惘与放翁的孤傲,其实都是梅花的不同侧面。花开花落本无意,人心映照自千姿。此刻风卷雪片叩窗,梅香却破隙而入,恍若故人叩门。
四、拈花寄远思
临睡前折一枝梅供于案头,忽然想起《西洲曲》里“折梅寄江北”的句子。古人没有即时通讯,反倒将思念熬成墨、凝作香,借梅花抵达千里之外。而今人手指轻点即可传讯,却少了几分“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的郑重情意。
梅枝在青瓷瓶里斜出清瘦影子,暗香浮动如叹息。或许所有花中,唯梅花最懂时光重量——它踩着冰雪而来,携着春信而去,在最短的花期里活出最饱满的魂魄。待明朝雪霁,定要学王摩诘“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问问这枝头岁月,可曾辜负凛寒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