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浦行》曹植古诗中的秋日遐思
一、晨起读诗
清晨推开窗,凉风裹着桂香扑面而来。案头摊开的《曹植集》正停在《梁浦行》一页:"逍遥芙蓉渚,言采琅玕实。"忽然想起今日计划去城郊湿地公园,竟与诗中意境暗合。
▍古诗摘录
梁浦行·曹植
逍遥芙蓉渚,言采琅玕实。
垂影绿波中,结根丹水侧。
二、湿地寻幽
乘地铁至终点站,穿过芦苇荡时,惊起数只白鹭。水岸边的木芙蓉开得正盛,粉白花瓣坠着晨露,恍若曹植笔下"垂影绿波"的具象化。突然理解古人为何总将美玉与芙蓉并提——琅玕的温润光泽,确与沾露花瓣有异曲同工之妙。
▍自然笔记
- 发现三处并蒂莲,印证"结根丹水侧"的共生之美
- 记录到7种水鸟,包括濒危的紫水鸡
- 采集的芦花可作书签,夹在《梁浦行》诗页间
三、古今对话
坐在观景台重读全诗,发现曹植的"逍遥"并非闲适,字里行间藏着政治失意的苦闷。而现代人漫步湿地时,烦恼多是加班或房贷。突然有只翠鸟掠过水面,打破了我的沉思——原来跨越千年的,正是这份对自然的治愈力的信赖。
【创作手札】
尝试用手机拍摄水波纹理,后期调成青绿山水色调。回家后准备以《梁浦行》为灵感源,写组"新古诗":
《湿地行》
无人机的轨迹在暮云中淡去/我拾起一片菱角壳/比玉佩更懂得流水的形状
四、夜归小记
归途地铁上整理照片,发现最动人的竟是张失焦的抓拍:夕阳中的芦苇丛化作金色虚影,恰似古典诗歌的朦胧美。突然明白为何曹植要用"琅玕实"这般虚实相生的意象——有些美好,本就介于采撷与想象之间。
(全文共计628字,通过实地踏查与文本细读,构建起与《梁浦行》的多维对话)
梁浦行古诗文
梁浦行古诗文 梁浦行古诗文 原文: 梁甫行 三国.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译文: 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不一。海边的贫民多么艰苦啊,破旧的草屋是他们的栖身之地。 妻子和儿子像禽兽 一样生活,盘桓在险阻的山林里。简陋的柴门如...
梁甫行曹植的诗合集
梁浦行 (曹植) 气候不同 不同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艰难 用草搭盖而成的简陋房屋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墅。 妻子儿女 行动的踪迹 山林险阻之地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用树枝等物编成的门。 房屋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绕行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
梁浦行曹植原文
梁浦行曹植原文 梁浦行曹植原文 一、原文: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且草野。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二、衍生注释:“异气”指不同的气候;“殊风雨”意为风雨差异极大;“剧哉”表示“多么艰难啊”;“寄身”指托身、居住;“且草野”即“暂且在荒野草丛中生活”...
曹植梁甫行古诗讲解合集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 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 生于东阳武,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 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 因此又称陈思王。 代表作《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 2 梁浦行 (曹植) 气候不同 不同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艰难 用草搭盖而成的简陋房屋 剧哉...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梁甫行》优质...
梁浦行 (曹植) 气候不同 不同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艰苦 用草搭盖而成的简陋房屋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儿女 行动的踪迹 山林险阻之地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用树枝等物编成的门。 房子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自在的行走 主题 本诗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 全方位描写了边海人们的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