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秋日山行日记
十月廿三 晴
晨起推窗,见薄雾如纱覆于远山,忽忆寒山子"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之句,遂决意独往城西翠微山。此二句似有魔力,十年来每至深秋,便在心间盘桓不去。
山道寻幽
辰时入山,石阶覆满赭红枫叶,踏之簌簌作响。愈往上行,雾气愈浓,真应了"杳杳"二字意境。道旁老松枝干虬结,针叶上凝着细密露珠,在晨光中折射出七彩光晕。偶有山雀掠过,啼声在空谷中荡出回响,更显山径幽寂。
"杳杳"原指深远幽暗,此刻方知此词之妙——
雾中青石若隐若现
落叶轨迹飘忽难测
连自己的脚步声都变得遥远
涧边小憩
午时寻得诗中"冷涧",水极清冽,可见底处斑斓卵石。掬水净面时,惊起三两只蓝尾鸲,振翅时带落几片黄栌叶,正飘在涧水漩涡处打转。想起古人谓"落落"乃疏阔之意,这涧边景象却比想象中更生动:水芹丛中藏着蛙卵,岩缝里有蜉蝣蜕壳,倒不负"冷涧滨"的鲜活笔触。
归途所思
下山时雾散云开,忽悟寒山此诗最动人处,在杳杳与落落的对照。幽深山道令人心生敬畏,开阔涧边却见生机盎然。人生际遇何尝不是如此?晦暗处要存希望之心,明朗时当怀敬畏之意。归家后展纸记之,墨迹竟与窗外暮色同时晕染开来。
【补记】夜读《寒山子诗集》方知,此诗后两句"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亦妙。今日确未见其他登山客,但鸟鸣始终相伴,可见千年山色不改,诗人诚不我欺。
...运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
对寒山《杳杳寒山道》中叠字运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对寒山《杳杳寒山道》中叠字运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A. '杳杳'与'落落'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角度营造幽深寂寥的意境 B. '啾啾'以鸟鸣反衬山林的空旷,体现以动衬静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