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杜甫的古诗

春望日记:国破山河在的沉思

2023年10月15日 阴

一、晨起读杜诗

清晨翻开《杜工部集》,目光停留在《春望》那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上。这句诗像一把锈迹斑斑的钥匙,突然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窗外灰蒙蒙的天空,与诗中“感时花溅泪”的意境莫名重合。

1.1 文字的力量

杜甫用十个字就勾勒出战乱后的长安:国家支离破碎,唯有山河依旧。这种强烈的对比让我想起去年旅行时见过的古城墙,青砖上还留着弹痕,墙缝里却开出明黄的野花。

二、午后漫步

带着这样的心境走到城市公园。秋千架上落满银杏叶,几个孩子正在堆积木。忽然注意到长椅边有块残缺的石碑,上面模糊刻着“永和九年”,不知是哪个朝代的遗物。

“草木深”三字真是绝妙——既是写实,又暗含荒凉。人类文明的痕迹在时间面前,终究敌不过一株野草的生命力。

2.1 现代社会的“国破”

路过拆迁工地时,挖掘机正在推倒一栋红砖老楼。忽然觉得,我们这代人经历的“国破”,或许是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消逝。那些消失的胡同名字、改道的河流、被砍伐的古树,不也是另一种“山河变异”?

三、夜灯下的思考

晚上整理书桌时,发现夹在《唐诗鉴赏辞典》里的银杏书签。这枚五年前在慈恩寺捡的叶子,叶脉依然清晰如地图上的河流。突然明白杜甫的伟大——他记录的不仅是安史之乱,更是所有时代里,脆弱与永恒的交战。

合上日记本前,我在扉页抄下《春望》后四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些穿越千年的文字,依然在叩击当代人的心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