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偶得:朴算子咏梅古诗中的幽香与风骨
一、寒晨初见梅
清晨推窗,忽见院角那株老梅竟已缀满花苞。想起昨日读的《朴算子咏梅古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句,不觉驻足凝望。那些绛红的花骨朵裹着冰晶,在零下五度的寒风里微微颤动,却倔强地不肯低头。
朴算子咏梅古诗摘录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这十四字突然撞进心头。古人观梅见骨,我今观梅见魂。
二、梅下读诗记
午后特携《朴算子咏梅古诗》全卷坐于梅树下。北风掠过枯枝时,竟真有细雪混着梅瓣落在泛黄的书页上。诗中"无意苦争春"的孤傲,"只有香如故"的恒常,在此刻具象成眼前这株三十年树龄的老梅。它虬曲的枝干上留着去岁虫蛀的疤痕,新绽的花朵却依然纯净如初。
三重意象交织
- 古诗中的墨梅:画家以焦墨写就的抽象风骨
- 现实中的老梅:经霜带伤的具象生命
- 心中的理想梅:永不屈服的精神图腾
三、夜梅有所思
入夜后打着手电再访梅树,月光与灯光交织下,竟意外重现了古诗中"疏影横斜"的意境。细看才发觉梅枝的走向暗合草书笔势,难怪古人常说"梅具四德,初生为元,开花如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这株老梅教会我的,或许正是朴算子诗中那种"零落成泥碾作尘"时的从容。
后记:归屋后翻检旧书,发现去年今日竟也抄录过《朴算子咏梅古诗》,只是当时未解其中三昧。原来有些感悟,非要等到生命与草木共历寒暑,方能真正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