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三峡游记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三峡诗意之旅日记

清晨五时,白帝城的轮廓在晨曦中逐渐清晰。李白那句“朝辞白帝彩云间”此刻有了具象的诠释——夔门上空确实漂浮着缕缕金绯交织的云霞,如同天神随手挥洒的油彩。我站在甲板栏杆前,看着这座承载着千年诗意的古城墙渐渐后退,忽然理解古人为何总在此处生出豪情。三国烽烟与盛唐诗篇在此重叠,诸葛亮的水八阵石垒尚在江心若隐若现,而太白当年的轻舟早已化作今日的游轮,载着同样朝圣文学的心灵顺流东去。

船过瞿塘峡时,正午阳光将两岸赤甲山与白盐山照得通明。杜甫笔下“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的险峻在此展现得淋漓尽致。船员指着崖壁上隐约可见的古栈道遗迹,讲述着千百年来纤夫们如何靠着血肉之躯对抗激流。现代轮船的引擎声中,我似乎仍能听见那些穿越时空的号子,看见那些被纤绳磨出深痕的岩石。手机镜头捕捉不到的是那种震撼——不是景观的壮美,而是人类与自然千百年来相互塑造的磅礴叙事。

下午三时经过巫峡,十二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慨叹原来并非夸张,那些缠绕峰顶的云气确实有种魔幻的美感。导游指着神女峰讲述瑶姬助禹治水的传说,而我的思绪却飘向宋玉《高唐赋》里“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意境。几个写生者正在甲板上速写,画纸上流淌的不仅是山水,更是穿越千年的文化基因。有个女孩轻声吟诵李商隐的“神女生涯原是梦”,被江风吹散在氤氲水汽中。

西陵峡的黄昏来得猝不及防。当游轮通过三峡大坝五级船闸时,落日正将闸壁染成橙红色。现代工程与古老峡谷形成奇妙的对仗,让人想起刘禹锡“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的诗句。显示屏上标注着“江陵距此320公里”,忽然惊觉太白笔下“千里江陵一日还”在今日已成保守之说——若乘高铁,何需一日?但速度的提升似乎并未削减旅途的诗意,只是将曾经的险阻化作今日凭栏眺望的风景。

夜航时整理今日所摄照片,发现最动人的仍是那些偶然抓拍的瞬间:白帝城老者逗弄画眉鸟的悠闲,巫峡村民晾晒红辣椒的鲜艳,还有西陵峡学生捧着诗集在船尾默读的侧影。这些画面与古诗交相辉映,证明三峡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峡谷,更是流动的文化长河。千年诗篇仍在山水间回荡,等待每一个路过的人用新的方式续写。

有关三峡的文学常识

2.地理与文学的融合典范:打破 “地理记载枯燥化” 的传统,将科学数据与文学描写结合,证明 “地理著作也可具备审美价值”,影响后世《徐霞客游记》等地理文学作品的创作。3.文化符号的构建:文中 “高猿长啸”“朝发白帝” 等场景,成为三峡文化的经典符号,李白《早发白帝城》中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三峡》的文学常识

8.《三峡》是《水经注》中最负盛名的篇章,因其精准的地理记载与高超的文学描写,成为后世学习山水散文的范本。9.对唐代山水田园诗、宋代游记散文影响深远,如李白《早发白帝城》中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便化用了《三峡》中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的意境。10.作为初中语文教材经典篇目,是中考...

古诗三峡考试题目及答案

A.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C.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7.三峡景色在不同季节各有特色,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夏季水势迅猛B.春冬景色清幽 C.秋季凄清悲凉D.春季水流湍急 8.作者描写三峡景色运用的写作手法有()A.动静...

三峡和原文注释

三峡壮丽的景色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后世有许多诗人以三峡为题材创作诗歌,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就与《三峡》中关于三峡水流湍急以及猿鸣的描写相互呼应。此外,三峡地区也流传着许多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神秘色彩。九、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