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望洞庭
——重读刘禹锡《望洞庭》有感
2023年10月15日 晴
今夜重读刘禹锡的《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的意境突然在脑海中鲜活起来。窗外虽无八百里洞庭,但小区人工湖泛着月光的波纹,竟与千年前诗人笔下的景象产生了奇妙共鸣。
一、文字里的洞庭月光
诗中"潭面无风镜未磨"的比喻让我凝视水面良久。下班路过湖边时特意驻足,发现无风的湖面确如一块未打磨的铜镜,倒映着路灯与树影的轮廓模糊而温柔。这让我想起去年在岳阳旅游时,真正站在洞庭湖畔看到的浩渺烟波——那时才懂得"白银盘里一青螺"的绝妙,君山岛在暮色中宛如一枚翡翠,被盛在月光铸就的银盘里。
二、古今观湖的对话
刘禹锡写此诗时正贬官朗州,却将愁绪化作空灵笔墨。现代人看湖总爱拍照发朋友圈,古人则用诗句雕刻时光。我在湖边石凳上翻开随身带的《唐诗鉴赏》,油墨香混着桂花香,突然觉得手机里的滤镜再美,也不及"遥望洞庭山水翠"的七个字来得通透。
三、生活中的诗意栖居
归家后把阳台的绿萝移到月光能照到的地方,学着诗人与自然对话。忽然明白《望洞庭》最动人处不在景物描写,而在于那颗能将贬谪之苦转化为审美愉悦的诗心。正如日记本上刚写下的感悟:"当我们凝视一汪秋水时,看见的从来不只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