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望庐山瀑布观瀑日记

《望庐山瀑布》观瀑日记

七月十五日 晴

清晨五时,枕畔已隐约传来山泉淙淙之音。披衣推窗,见远山轮廓渐显于黛青色天幕,忽然想起李太白"日照香炉生紫烟"之句,遂决意循着诗仙的足迹,去寻访那悬挂千年的银练。

沿着青石阶蜿蜒而上,晨露沾湿了鞋尖。越往深山行去,越觉凉意沁人,耳边渐闻雷声轰鸣——那并非真正雷声,而是瀑布奔流之音。转过最后一道山坳,豁然开朗:只见百米飞瀑自峭壁倾泻,恰似银河决口,崩云坠雪。水雾腾空而起,在初升朝阳映照下,果真幻化出袅袅紫烟,将整座山峦笼罩在迷离的光晕中。

诗境与实景的交融

坐在观瀑亭中凝望,始知太白"遥看瀑布挂前川"之"挂"字何等精妙。那水流并非简单地流淌,而是被险峻山势塑造得极具仪式感——先是在崖顶聚成碧玉般的深潭,继而从容垂落,在中段遇凸岩而迸散成万千珠玑,最终又汇成湍急溪流穿行于乱石之间。此等景象,绝非普通山水,分明是天地挥毫泼墨的狂草杰作。

正午时分,阳光直射瀑底深潭,竟真如诗中所绘"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水花激溅处时时显现彩虹,游人们举着手机争相捕捉这瞬逝的虹桥,而古人只能用文字将这般惊艳永恒封存。忽然悟得,我们今日所见之瀑与唐时所见,实为同一道水流穿越时空的奔涌,诗仙以文字为容器,盛住了千年前的浪花。

山水永恒与人生须臾

坐在潭边岩石上记录见闻时,注意到石面布满深浅不一的刻痕。细观之,除当代游客的俗气留名外,竟发现若干模糊的繁体字迹,最早可辨者刻于光绪年间。这些层层叠叠的痕迹与瀑布永恒的奔流形成奇妙对照:人类试图以微小刻痕证明存在,而山水只需沉默地展示其壮美,便成就了不朽的史诗。

日影西斜时,水雾中忽然惊现数只白鹭逆着金光飞越瀑流,恍若穿越时空的信使。想起历代咏瀑者众,唯太白七绝冠绝千古,或许正是因其捕捉到了自然的神韵而非形貌。归途中山风拂面,带着水汽的清凉,恍惚间仿佛听见千年前的吟诵仍在山谷间回响:"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这吹不断的何止是水流,更是文明长河中永不熄灭的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