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门山诗意之江畔游记
十月初九·晴
晨光熹微时,我立于楚江东岸,眼前正是李白笔下“天门中断楚江开”的壮阔景象。两岸青山如黛,其中东梁山与西梁山隔江对峙,恰似天设的门阙,这便是自古闻名的天门山了。
江流天地外
朝阳初升,江面浮光跃金,奔流的楚江劈开山脉,浩荡向东。恍惚间,我仿佛看见一千二百年前那位白衣诗人立于扁舟之上,朗声吟诵“碧水东流至此回”。江水撞击山岩形成的漩涡如同时光年轮,将诗意一圈圈荡进每个驻足者的心里。此刻的山色由青转翠,又由翠染金,恰应了“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动态之美——并非山在移动,而是舟行江上产生的奇妙视觉盛宴。
云深不知处
午时云雾自江心升起,缭绕于双峰之间,“青山”与“碧水”在氤氲水汽中交融成青碧色的水墨长卷。有渔人驾一叶孤帆自云深处而来,船头挑着盏风灯,虽值白昼却不肯熄,像是执意要延续昨夜未尽的星河。这画面与“孤帆一片日边来”形成跨越时空的呼应,只是唐时红日西悬,而今朝日东升,变的是光阴,不变的是那份遗世独立的超然。
李白诗中未直言的山鸣谷应,此刻正透过江风传入耳际。那是江水叩击岩壁的钟鼓之声,是林间惊鸟的振翅之音,更是无数行旅者在此留下的赞叹汇成的永恒回响。石壁上斑驳的痕迹,有被江水冲刷千年的圆润,也有历代文人镌刻的诗文,其中最醒目的便是《望天门山》全文,每个笔画都仿佛还流淌着盛唐的气韵。
日落山水静
暮色四合时,江面渐归平静,唯有被夕阳染成橙红的漩涡仍在旋转,如同时光的密钥。我忽然理解诗人为何将此景升华为哲学意象——水与山的对抗终成共生,奔涌与阻拦共同造就壮美。人生逆旅亦如是,那些阻碍前路的“天门山”,终会在坚持下展现“中断楚江开”的豁然开朗。
归途拾得一枚浑圆的鹅卵石,其纹路恰似江水蜿蜒,置于案头当为此日注脚。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楚江天上的那轮明月,曾照过李白的孤帆,今又映着我的归途,而天门山始终静立,看尽千年帆影,收纳万里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