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望天门山游记:追寻诗仙笔下的壮阔山河

望天门山游记:追寻诗仙笔下的壮阔山河

一、朝发白帝彩云间

清晨五时,我站在夔门码头眺望长江。雾气中隐约可见李白《望天门山》中"天门中断楚江开"的磅礴景象。两岸峭壁如斧劈刀削,江水在晨光中泛着金鳞般的波纹。游轮鸣笛启航时,忽然领悟到"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动态美感——船行江中,群山仿佛列队相迎。

诗中的地理密码

据考证,天门山实际由东西梁山组成。东梁山海拔132米,西梁山高88米,两山夹江对峙形成天然门户。当船行至最佳观景点时,导游指着岩壁上若隐若现的古代栈道遗迹,那正是"孤帆一片日边来"的历史注脚。唐代诗人看到的白帆,如今已化作游轮烟囱里袅袅升起的云霞。

二、碧水东流至此回

正午时分,船至天门山转折处。江水在此形成巨大的回旋,印证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千古奇观。我注意到江心沙洲上有白鹭驻足,它们雪白的身影与赭红色山岩构成绝妙对比。随身携带的诗集被江风吹得哗哗作响,恰好停在《望天门山》那页。

现场即兴创作

青峰劈浪立千秋,
楚水回旋万古流。
不见当年李太白,
唯余江月照行舟。

三、孤帆远影的现代诠释

傍晚返航时,恰逢货轮经过。钢铁巨轮与诗中孤帆形成时空对话,船尾激起的浪花在夕阳下宛如碎金。此刻才真正读懂"相对出"的深意——不仅是山与山的对望,更是古今文明的隔空呼应。手机拍下的照片里,现代桥梁与古老山峦共同框构出新的诗意空间。

归程中整理笔记,发现竟写了二十页观察手记。这座被诗歌点化的山水,教会我用多重维度感知世界。当自然景观与人文记忆叠加,平凡的旅行便升华为精神的朝圣。正如钱钟书所言:"山水是地上之文章",而李白早已在天门山写下最壮丽的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