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日记
壬寅年八月十五
今夜,独自凭栏,仰望天际。一轮皎洁的圆月高悬,清辉洒满庭院,恍如白昼。忽然想起杜甫那句“月是故乡明”,心中顿时涌起万千思绪。
记得小时候,每到中秋,祖母总会早早准备好月饼和瓜果,摆在院中的小桌上。我们一群孩子围着她,听她讲嫦娥奔月的故事。那时的月亮,似乎格外明亮,格外圆润,银色的光芒温柔地笼罩着整个村庄,连远处的山峦都清晰可见。大人们忙完农活,坐在院子里聊天,孩子们追逐嬉戏,空气中弥漫着桂花香和丰收的气息。那轮明月,静静地看着人间的团圆与欢笑,成为我童年最温暖的记忆。
如今,身处千里之外的都市,住在这高楼林立的公寓里。透过窗户看月亮,总觉得隔了一层什么。城市的霓虹灯太亮,掩盖了月光本身的清辉;车水马龙的喧嚣,淹没了月夜的宁静。虽然手中的月饼更精致,更昂贵,却再也吃不出当年的味道。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是看月亮的人,看月亮的心情,以及月亮下的风景,都已迥然不同。
月下沉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写这首诗时,正在异乡漂泊,兄弟离散。他眼中的月亮,承载着对故土、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年以后,我似乎能与他隔空对话,体会到他当时的心境。月亮本身并无情感,也无所谓明暗,所谓的“故乡月明”,不过是游子主观情感的投射罢了。因为故乡有我们最爱的人,最熟悉的风景,最难忘的回忆,所以连同那里的月亮,都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显得格外动人。
现代科技发达,一个视频电话就能看到家人的面容,但冰冷的屏幕终究无法传递故乡月光的温柔,无法替代围坐一堂的温情。我们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在奔波忙碌中,那份对故乡的眷恋,对亲情的渴望,往往被深埋心底,直到某个望月的夜晚,才猛然苏醒,带来一丝甜蜜的惆怅。
夜渐深,月已中天。我关掉室内所有的灯,让月光尽情流淌进来。在这清冷的光辉里,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小院,看到了祖母慈祥的笑容,听到了父母关切的叮咛。月亮,是黑夜的太阳,照亮游子归家的路;也是情感的纽带,连接着过去与现在,故乡与他乡。
愿每个异乡人都能被月光温柔以待,愿心中故乡的明月,永不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