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月夜独酌:以写思念的古诗为引的秋日絮语

霜叶红时忆故人

昨夜翻到《唐诗三百首》中李白那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忽然觉得这写思念的古诗竟与此刻心境如此契合。窗外的梧桐已染上赭色,第三片叶子飘落时,我听见时光在瓦檐上碎裂的声音。

诗笺上的月光

记得中学语文老师曾用朱笔圈出"我寄愁心与明月"的典故,说唐人总爱把思念托付给月亮。如今案头镇纸压着泛黄的明信片,邮戳模糊得像被泪水晕开的墨迹。写思念的古诗里藏着多少这样的夜晚?王维的"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每个字都在宣纸上洇出深浅不一的痕。

母亲总在重阳节蒸桂花糕,蒸汽模糊了玻璃窗,她哼着"海上生明月"的调子。如今烤箱指示灯在暗处猩红地眨,却再没人说"该调小火候了"。

电子时代的相思

视频通话像素里的笑容终究比不得写思念的古诗那般隽永。试着把微信聊天记录写成七言绝句:"消息已读未回复,夜雨敲窗似捣衣",终究少了古人鱼雁传书的郑重。智能音箱突然播放《月光曲》,算法怎知这是当年他弹过的旋律?

深夜整理旧书,从《李商隐诗集》里飘出干枯的银杏叶,叶脉里蜿蜒着某个深秋的下午。突然明白古人为何总把思念写在诗里——唯有平仄能锁住时光的流逝,让"此情可待成追忆"的惘然,永远停在将说未说的刹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