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偶遇诗行
昨夜整理旧书时,偶然翻到王维《竹里馆》中"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诗句。泛黄纸页上的墨迹仿佛突然活了过来,耳边竟隐约响起千年之前的泠泠七弦声。这让我想起书房角落里尘封已久的桐木古琴,琴囊上已积了薄灰。
1.1 诗中的琴韵
古人弹琴讲究"十六宜",在明窗净几、林石泉涧之间,以琴声应和天地。李白听蜀僧弹琴写下"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白居易《琴》诗更直言"清泠由木性,恬澹随人心"。这些弹琴古诗里的松风涧水,此刻都化作我窗前摇晃的竹影。
二、琴案前的顿悟
取出古琴置于案几,指尖触到冰弦的刹那,突然理解苏轼《琴诗》中"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的机锋。调弦时想起《溪山琴况》记载的典故:伯牙鼓琴,钟子期能从"巍巍乎若泰山"的琴音中听出志在高山。
2.1 琴心三叠
试着弹奏《梅花三弄》,初段"寒山绿萼"的泛音如珠落玉盘。中段"月淡黄昏"的走手音里,分明看见李清照"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的意境。当弹到尾声"玉树临风"时,窗外恰好掠过一阵带着桂花香的秋风,琴几上陶渊明诗集被吹开至《归去来兮辞》:"乐琴书以消忧"。
三、古今弦歌
深夜录完琴音,手机屏幕亮起现代调音软件的频谱图。突然觉得这曲线像极了《听颖师弹琴》中"浮云柳絮无根蒂"的描摹。韩愈当年写"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今人戴着蓝牙耳机听电子琴音,古诗里的琴心剑胆是否已成绝响?
合上琴囊时,月光正斜照在琴轸上,银辉流转如李商隐《锦瑟》中的"沧海月明珠有泪"。或许该学嵇康《琴赋》所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明日该去城西的古琴馆续上中断的课程了。这夜与古诗琴韵的邂逅,竟让尘封的丝弦重新震颤出清越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