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染江天,孤舟载月眠
十月廿三 晴转微凉
黄昏时分,我踱步至江畔。这或许是我本月,不,是今年以来,最为宁静而充盈的时刻。白日里的喧嚣与燥热,如同退潮般悄然散去,只余下天地间一片辽阔的寂寥。我本无意写些什么,但眼前的光景,胸中的情绪,竟催逼着我非记录不可,仿佛只有文字才能将这份“暮色染江天,孤舟载月眠”的意境妥帖安放。
一、暮色如染
西天的云霞是最出色的画师,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挥霍着最奢侈的颜料。起初是耀目的金,泼洒在层叠的云朵上,为其镶上道道璀璨的金边;旋即转为温暖的橘,仿佛熔化的琉璃,在天际缓缓流淌;最后,是深邃而温柔的绛紫与靛蓝,它们悄然浸染开来,如同墨滴入水,瞬息间便“染”透了整片江天。这“染”字用得真是极妙,它并非粗暴的覆盖,而是轻柔的、渗透的、不容抗拒的晕染。光线不再刺目,变得醇厚而温存,将远山、近水、长空勾勒成一片连绵的剪影。世界仿佛被罩上了一层暖昧的薄纱,一切棱角都被磨平,只剩下柔和的轮廓与交融的色彩。站在这样的天地间,人会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生怕一丝扰动便会打破了这宏大而静谧的画卷。
二、孤舟自横
目光顺着波光粼粼的江面逡巡,终于在靠近对岸的芦苇荡旁,发现了那叶小舟。它那样小,在浩瀚的江水中,像一片无意间飘落的秋叶,又像一句搁浅在乐章休止符上的孤独音符。舟上无人,亦无桨,它只是静静地泊在那里,仿佛从天地初开时便已在彼处,与这山水共生共长。它是“孤”的,这孤,并非凄楚,而是一种遗世独立的坦然与从容。它不寻求陪伴,也不抗拒孤独,只是安然地存在于这片暮色里,成为这幅画卷中最具灵性的一笔。我猜想,它的主人或许是某位渔人,已于日暮时分归家,留它在此守候着江夜的来临。又或者,它本就是一叶无主的舟,天地便是它唯一的归属。
三、月华初上
当我沉浸在这黄昏的静谧中时,并未察觉月亮是何时升起的。仿佛只是一抬眼,一弯清皎的下弦月已悄然悬在了黛蓝色的天幕上,清辉渐浓,与西天最后一抹暖色的余晖交相辉映。月色如水,倾泻而下,温柔地笼罩着万物。江面上,碎银般的月光随着水波轻轻晃动,聚散离合。而最令我心头一动的,是那叶孤舟。月光毫无保留地洒在它的篷顶、舷边,将它温柔地包裹。它静静地“眠”于这月华的怀抱之中,那般安详,那般恬静,仿佛一个熟睡的婴孩,找到了最温暖的归宿。“眠”字在此,赋予了无生命的舟以灵动的生命感。它不再是一件工具,一个物件,而成了一个有呼吸、有梦境的存在。它在月光下休憩,在江水中轻晃,做着关于星河、关于微风、关于亘古江水的美梦。
四、心随境转
我久久伫立,直至暮色完全被夜色取代,星子开始零星点缀。晚风带着江水的微腥和秋夜的凉意拂过面颊,我却丝毫不觉寒冷。心中白日积郁的种种烦忧、琐碎的计较、无名的焦虑,竟在这“暮色染江天,孤舟载月眠”的意境中被一一涤荡、抚平。我仿佛也化作了那叶小舟,卸下了所有重负,漂泊于天地之间,不再执着于目的地,只是随波逐流,安然享受此刻的宁静与浩瀚。这并非消极的避世,而是一种精神上的豁达与开阔。宇宙亘古如斯,人生短暂渺小,何必为一时一事困顿踌躇?若能常怀这“孤舟载月眠”的心境,于纷扰尘世中觅得一方内心的宁静与自在,便是最大的福气了。
归家路上,周身仍披着月光。今夜,我与那叶小舟,共眠于一片月色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