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暮春日记:以古诗遣兴抒怀

晨起读诗

清晨推窗,见庭前海棠零落成泥,忽忆李清照"知否知否"句,遂取《漱玉词》闲翻。古诗遣兴之妙,在于三言两语便道尽人间悲欢。指尖抚过泛黄纸页,墨香混着晨露清气,竟觉八百年前那位女词人的叹息犹在耳畔。

午后漫步

携杜子美集游后山,新笋穿破腐叶的脆响,恰似"绿垂风折笋"的注脚。山径石缝间野菊初绽,遥想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闲适。古诗遣兴如镜,照见今人脚步匆匆里遗失的从容。坐在半山亭记录见闻时,一只黄鹂掠过枝头,尾羽划出王维"漠漠水田飞白鹭"的弧线。

夜阑执笔

灯下重读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五字如醍醐灌顶。近日工作烦忧原不过穿林风雨,何妨吟啸且徐行?古诗遣兴最动人处,是让千年后的读者仍能触摸到文字里的温度。墨迹在宣纸上晕开时,恍惚看见古人提笔挥毫的影子与我的笔尖重叠。

感悟

日记末页抄录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的韧劲恰似古诗穿越时空的生命力。古诗遣兴非徒风雅,实为现代人开辟了安放性灵的桃花源。当我们在钢筋森林里迷失时,那些平仄起伏的诗行,依然是通向精神原乡的月光小径。

闭卷沉思:或许每个汉字都是活的化石,承载着无数先人的悲欣。而记录这些与古诗对话的日常,便是将文化血脉注入当下的努力。窗外星子渐明,忽然懂得陆游"晴窗细乳戏分茶"的深意——原来诗意从来不在远方,就在这俯拾即是的生活琐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