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廿三 雪霁初晴
晨起推窗,昨夜积雪压折了半截竹枝,却衬得墙角那株老梅愈发精神。忽然想起林和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句子,便裹了棉袍往园中去。
一、雪径寻香
胶靴踩在积雪上咯吱作响,转过太湖石堆砌的屏风,果然见几簇鹅黄缀在虬枝上。梅瓣沾着未化的雪粒,像撒了碎玉的绡纱。寒风掠过时,那香气时浓时淡,竟真如诗中描绘的那般"浮动"——不是扑鼻的浓烈,而是萦绕在衣襟鬓角的缠绵。
二、梅影入砚
回书房研磨时,发现窗棂将梅枝的影子拓在宣纸上。取笔临摹其姿态,墨色深浅间忽然明白古人为何称梅为"清客"。这花不需绿叶衬托,在凛冽中自成画卷,恰似王荆公所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孤傲。
三、寒夜对坐
傍晚又飘起细雪,特意未关轩窗。月光混着雪色漫进来,梅香乘着寒气游走于书案。取去年酿的梅子酒小酌,恍惚见花影在杯中摇曳。此刻方懂"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的真意——原来草木亦有知己之谊。
临睡前拾得落梅夹进《陶庵梦忆》,忽忆起张岱写"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这梅与雪、月与香,竟穿越千年达成默契。或许明天该折一枝赠与邻家卧病的陈先生,让他也闻闻这"浮动"在寒冬里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