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廿三 晴
清晨推窗时,忽闻一阵清越鸟鸣,如珠玉落盘。抬眼望去,一只青羽黄喙的鸟儿正立在老槐枝头,颈间一抹朱红在晨光中分外醒目——这不正是古人笔下的"古诗鸟"么?
一、檐角惊鸿影
这只被历代诗人称为"金衣公子"的鸟儿,此刻正用琥珀般的眼睛与我対视。《酉阳杂俎》记载其"每啼必三声",果然听见"嘀——啾——啁"的韵律,恰似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的平仄。羽翼掠过窗棂时,竟有细碎的花瓣随之飘落,让人想起王维"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的意境。
二、墨痕栖羽间
书案上的《全唐诗》恰翻至韦应物《闻莺》篇:"欲啭不啭意自娇,羌儿弄笛曲未调"。阳光透过纱窗,在泛黄纸页投下羽毛状的光斑。突然领悟到,这古诗鸟原是会飞的标点——它在空中划出的弧线,不就是李商隐无题诗里那个欲说还休的逗号?
青帝遣使叩轩窗,
衔来半阙旧唐腔。
忽忆少陵曾见处,
雨丝风片满潇湘。
三、千年共此声
午后在地方志里查到,此鸟学名"红嘴相思鸟",在本城已罕见逾二十年。县志载乾隆年间有"文鸟来仪,士人竞赋"的盛况,当时书生们将砚台置于庭院,据说鸟雀会蘸墨在宣纸上留下爪痕,被视作天赐诗行。此刻窗外又传来三声啼叫,与陆游"小楼一夜听春雨"的平仄暗暗相合。
暮色渐浓时,它忽然飞向远处寺院的经幢。想起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句子,不觉莞尔。这小小的传诗使者,竟串起了千年文脉。或许明日清晨,它会带着新的诗句,再度停在我的窗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