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观花记
朝露映曦微
寅卯之交披衣而起,推窗见庭前芍药初绽。夜露犹缀瓣间,映着东方一抹蟹壳青,竟似缀了碎玉的胭脂匣子。记得《笠翁对韵》有"芍药芳菲,蔷薇柔媚"之句,此刻方知古人炼字之精——那花瓣承露时微微颤动的模样,确当得起"芳菲"二字。
蝶影入诗行
忽有菜粉蝶跌入视野,翅膀沾着未晞的雾气,飞得比寻常迟缓。这倒让我想起李义山"庄生晓梦迷蝴蝶"的平仄安排:平平仄仄平平仄,七个字里藏着三处起伏,恰似这蝶儿飞行的轨迹。取来竹凳坐在花畦边,发现泥土里新冒的蕨菜拳芽蜷曲如问号,倒应了韩愈《早春》"天街小雨润如酥"的平仄韵律。
茶烟袅思绪
烹茶时盯着陶壶嘴的白烟出神,水汽升腾竟在晨光里折出虹彩。这景象若入诗,该用"平平平仄仄"的句式来摹写:"炉烟幻霓裳"五字,前四字皆平声,末字陡转仄声,像那烟柱突然被风吹散。茶汤在盏中旋出漩涡,恍见陆羽《茶经》"其水,用山水上"的平仄结构——"平仄平仄仄",山涧清泉的叮咚声仿佛就在耳畔。
墨戏效古人
展纸欲记此景,却先以指尖蘸水在案上勾画。水痕蜿蜒如王右军《兰亭序》里的"之"字,忽忆起"此地有崇山峻岭"的平仄谱:仄仄仄平平仄仄。试着用这般节奏写日记:"卯时风过处/蔷薇摇落珠三五",前句三平接两仄,后句四平接三仄,倒比往常写的流水账多了几分意趣。
檐铃惊昼眠
午后小憩被檐角铁马惊醒,叮咚声里琢磨出"仄仄平平仄仄平"的节奏。这倒与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的平仄暗合,只是我窗棂外站着的是两只灰麻雀。它们啄食的姿态让我想起白乐天"谁道群生性命微"的平仄安排,七个字里藏着四个转折,恰似雀儿点头时忽急忽缓的韵律。
暮色染纸时重读日记,发现竟不自觉用了十三处平仄相谐的短句。原来文字韵律早渗入生活肌理,如同那芍药瓣上的晨露,看着是点缀,实则是天地撰写的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