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偶得“忽如一夜春风来”之惊喜
癸卯年冬月廿三日记
今晨醒来,窗棂间透进的光竟带着几分罕见的温柔。推窗而望,不觉怔住——昨夜尚是枯枝槎桠的槐树,竟悉数绽满了白皑皑的花朵,在微曦中泛着莹润的光。怔忡间,岑参那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便自然而然地从心底浮起,像一枚投入静湖的石子,漾开层层惊喜的涟漪。
这惊喜,先是视觉上的陡然冲击。昨日黄昏归家时,天空还是铅灰色,树枝如墨笔勾勒出的焦墨线条,坚硬地切割着寒冬的暮色。不过一夜之隔,天地却易容改妆,变得丰腴而皎洁。那满树“梨花”攒聚枝头,绒绒的,厚厚的,将枝条都压出谦逊的弧度。晨光初镀,每一朵冰晶雪瓣都闪烁着细碎的银芒,仿佛整棵树都在发光。这绝非循序渐进的春日常景,而是一场不期而遇的、盛大而静默的奇迹。
继而,这惊喜蔓延至思绪的旷野。诗人岑参当年在边塞苦寒之地,见大雪纷飞而联想至春日梨花,其间跨越的何止是季节,更是一种在绝境中迸发的、极其浪漫的想象力。他将酷寒的雪,视作温润的花;将肃杀的冬,吟成盎然的春。这哪里是写景,分明是写心——一颗在任何艰难困顿中都能发现美、创造美、歌颂美的赤子之心。此刻,我立于窗前,虽身处都市一隅,却仿佛与千百年前那位塞外诗人产生了奇妙的共鸣。他所惊喜的,是于严寒中见春意;我所惊喜的,是于凡俗生活中见诗境。这份跨越时空的“惊喜”对接,让这个平凡的早晨,瞬间拥有了历史的纵深与文学的重量。
惊喜之后的余味
待惊喜的浪潮稍稍退去,更深的感悟才缓缓沉淀下来。这“忽如一夜”的蜕变,岂止存在于自然?我们的人生,我们的心境,何尝不是如此。或许漫长的时间里,我们都处在一种“蓄力”的状态,看似平淡无奇,甚至有些沉闷乏味。但所有的积累、思考与沉淀,都可能在某一个清晨,迎来一场爆发式的“花开”。它来得突然,却绝非偶然。眼前的雪树,用它极致的美学,无声地诠释着“厚积薄发”的真理。
日头渐高,树梢的雪开始微微消融,偶有雪屑簌簌落下,如同碎玉。但这份因古诗而触发、因雪景而具象的惊喜,已深深烙在心间。它提醒我,生活固然多有常态,但总有不期而遇的精彩埋伏其间,只需一颗敏感且善于联想的心,便能将其捕捉,并将之升华为滋养精神的甘露。感谢这场雪,更感谢那句在脑中瞬间复活古诗,它让这个早晨,不再是日历上冰冷的一个数字,而成为了一首立体的、可感可触的、充满惊喜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