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轻启窗扉
四月十五日 晴
清晨是在一阵清脆的鸟鸣声中醒来的。睁开眼,只见窗帘缝隙里已透进一缕天光,不是那种灼人的亮白,而是带着一点温润的鹅黄色调,柔和地铺在木地板上。这便是我所钟爱的晨光熹微的时刻——世界将醒未醒,万物笼罩在一层薄薄的、朦胧的光晕里,一切都显得安静而充满希望。
我披衣起身,轻启窗扉,一股混合着露水和青草气息的微风立刻拂面而来,带着清晨独有的凉意与清新。抬眼望去,远处的山峦轮廓在晨雾中显得格外柔和,果然是远山如黛,那一抹青灰色像是被水墨淡淡晕染开去,与天际线温柔地交融。山脚下,河流蜿蜒而过,河面上飘荡着淡淡的雾气,使得近水含烟,波光在氤氲的水汽中若隐若现,宁静得让人不忍呼吸,生怕惊扰了这幅天然的画卷。
生命的交响
视线收回,落在院中的老槐树上。那里正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几只早起的莺儿在枝叶间欢快地跳跃、鸣叫,它们是在争抢着那些最先被阳光温暖的枝桠吗?这便是“几只早莺争暖树”的生动写照了。它们的歌声并非杂乱无章,时而短促清脆,时而婉转悠长,仿佛在排练一首迎接日出的序曲。
而更令我驻足的是屋檐下的忙碌景象。一对燕子夫妇正在辛勤地劳作,它们翩然飞来,又迅捷地掠去,一次次衔来湿润的春泥和柔软的草茎,精心修补并巩固着它们爱巢的边缘。看着它们不知疲倦地穿梭,我忽然真切地体悟到“谁家新燕啄春泥”中所蕴含的那份对家的执着、对新生命的期盼与辛勤。它们不仅是筑巢,更是在编织一个关于未来的、温暖的梦。
我静静地站在窗边,许久许久。心中因连日的琐事而积郁的烦闷,竟在这晨光与生机面前悄然消散了。大自然从不言语,却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最深刻的演说。它用东方的微光告诉我们黑夜终将过去,用远山的绵延教导我们胸怀应如山河般宽广,用莺燕的忙碌启示我们生命在于行动与创造。
这个清晨,我未曾远行,却仿佛赴了一场与自然、与春天、与生命本身的盛大约会。我将这片刻的宁静与感悟郑重地收录于日记中,也收录于心间。愿未来的每一天,我都能保有此刻的这份敏锐与感恩,不忘在忙碌的生活中,时常轻启窗扉,去看那远山如黛,近水含烟,去听那早莺争树,新燕啄泥。
远山如黛近水含烟全句
远山如黛近水含烟全句 “远山如黛,近水含烟,薄雾轻拂初阳淡。”是出自现代,作者:江南的《踏莎行》,这句意思如下:形容远山的颜色,凝重的宛若女子黛色的眉。天空的云彩低垂着头,仿佛恋恋不舍的情人。远处的水像烟雾般飘渺,近处的水像是附着了细微的雨水般缭绕,朦胧的感觉。“远山如黛近水含烟”的全诗是“远山如黛,近水含烟,薄雾轻拂...
远山如黛,近水含烟,薄雾轻拂初阳淡
远山如黛,近水含烟。薄雾轻拂初阳淡。意思是远处的水像烟雾般飘渺,近处的水像是附着了细微的雨水般缭绕,朦胧的感觉,一般是形容远山的颜色。该句出自江南的《踏莎行》,《踏莎行》,又名“踏雪行”、“踏云行”等,以晏殊的《踏莎行·细草愁烟》为正体,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另有双调六十六字,前后段各...
远山如黛近水含烟修辞手法
"远山如黛,近水含烟"这句诗使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 1.比喻:这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一种事物或现象比作另一种事物或现象,以便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在这句话中,“远山如黛”是将远山的颜色比喻为女子的眉毛,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远山的色彩;"近水含烟"则是将水面上的薄雾比喻为烟雾,描绘出近水...
远山如黛近水含烟全诗
远山如黛近水含烟全诗 《山居幽境》原文:远山如黛近水含烟,古木参天翠影连。茅屋数间云作伴,清风一缕梦成笺。一、衍生注释:“远山如黛”:远处的山峦像女子用黛眉笔画过一样,呈现出青黑色,形容山峦颜色深绿且轮廓柔美。“近水含烟”:近处的水面上仿佛笼罩着一层烟雾,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翠影连”...
远山如黛近水含烟全句
一、远山如黛近水含烟全诗 远山如黛,近水含烟,薄雾轻拂初阳淡。繁花新叶逐香尘,袅袅清幽撩人面。意思如下:形容远山的颜色,凝重的宛若女子黛色的眉。天空的云彩低垂着头,仿佛恋恋不舍的情人。远处的水像烟雾般缥缈,近处的水像是附着了细微的雨水般缭绕,朦胧的感觉。朦胧的远山,笼罩着一层轻纱,影影绰绰...
远山如黛,近水含烟什么意思
远山如黛:凝重的宛若女子黛色的眉,形容远山的颜色。天空的云彩低垂着头,仿佛恋恋不舍的情人。近水含烟:远处的水像烟雾般飘渺,近处的水像是附着了细微的雨水般缭绕,朦胧的感觉。远山黛,原来是指秀美之眉。由于古代妇女大多爱使用黛色画眉,色如远山,故称远山眉。因细长舒扬,颜色略淡的特色,使其妆面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