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微熹,适合摘抄的美文片段与心灵絮语
一、朝露未晞时
五更天泛着蟹壳青,窗棂上凝着昨夜未干的雨痕。我总在这个时辰醒来,看天际线如何被晨光一寸寸熨平。案头那本《浮生六记》翻到"闲情记趣"章节,沈复写芸娘用纱囊裹茶叶置于未绽的荷花心,晨起取用竟带三分清露七分荷香——这般文字像落在宣纸上的淡墨,值得用钢笔工整誊写在米色摘抄本扉页。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突然想起白居易这句。晨光里翻检旧书箱,发现中学时夹在《飞鸟集》里的银杏书签,叶脉里还凝固着十七岁的秋阳。适合摘抄的美文从来不只是文字,更是时光的琥珀。
二、午后光影戏
日影西斜时最适合重读汪曾祺。他写高邮咸鸭蛋"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这般声色俱全的句子,该用橘色荧光笔在《端午的鸭蛋》全文划满波浪线。我的摘抄本第三十七页还粘着去年端午的粽叶,风干后经络分明如某种古老文字。
摘抄札记·丙申年五月
「咸菜慈菇汤的咸味是平实的,像农民说话」(汪曾祺《咸菜慈菇汤》)——突然理解所谓"人间至味是清欢"。在超市冷柜前看见真空包装的慈菇,塑料膜上凝着冰霜,终究没买。
三、星垂平野阔
夜读时总备着两支笔:红笔勾画,蓝批注。读到张岱《湖心亭看雪》"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忍不住在雪色留白处画了艘芥子大的舟。这样的文字适合用蘸水笔抄写,让墨色在宣纸上晕出深浅,像那晚西湖的雪意。
今日摘抄: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临江仙》)——钢笔突然漏墨,洇开的蓝黑色像暮春的雨云。想起去年在黄州赤壁,江水早已不似东坡所见,倒是岸边卖菱角的老妪,皱纹里有八百年前的月光。
合上摘抄本时,银杏书签从《飞鸟集》里滑落。泰戈尔那句"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在台灯下泛着暖黄的光。所有适合摘抄的美文,最终都成了照亮生命迷雾的萤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