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又绿江南岸——记一次春日湖畔的遐思
四月十五日 晴
清晨推开窗时,忽然意识到王安石那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竟是如此精准。料峭春寒不知何时已悄然褪去,此刻拂过面颊的风带着樟树新叶的清香,还夹杂着远处湖水的湿润气息。书桌上的稿纸被风轻轻掀起一角,仿佛在催促我走出门去,与这场期待已久的春风赴约。
一、湖畔的绿意
玄武湖畔的垂柳果然已垂下万千丝绦,那种初生的嫩绿在阳光下几乎透明。沿着木栈道缓缓行走,看见几个老人手持硕大的毛笔,蘸着湖水在青石板上写字。笔锋过处留下深色的水痕,转眼又被新涌上的涟漪抹去。他们写的多是"春""风"二字,有一个白发老者却反复写着"又绿"二字,水迹淋漓的字形在光影间明明灭灭,恰似春色年复一年的轮回。
二、孩童与纸鸢
草坪上有群孩子在放风筝,彩色纸鸢在春风扶摇直上。有个穿红裙子的小女孩怎么也放不起风筝,急得团团转。她的爷爷接过线轴,逆着风小跑几步,那蝴蝶风筝就翩然跃入蓝天。"要等风来,"老人笑着擦汗,"还得会借东风势。"忽然想起《泊船瓜洲》写作时,王安石或许也这般凝视过江岸春风,等待变革的东风鼓起理想之帆。
三、春水的隐喻
坐在湖边的长椅上,看阳光在粼粼波光上碎成万千金箔。湖水每年此刻都会变得格外澄澈,能照见岸上每株植物的新生。这"又绿"何止是草木,分明是岁月在万物身上留下的生长印记。就像写作时反复修改的文稿,总在某个春天突然找到恰切的词句——那个"绿"字传说改了十数次,从"到""过""入"到最终定稿,恰似春风吹遍江南的每个角落才染出最动人的色彩。
四、时光的舟楫
租了艘小船划向湖心,木桨拨开漂浮的柳絮。船娘唱起江南小调:"春风岁岁吹湖岸,新绿年年不同般..."歌声里忽然懂得诗人为何要说"明月何时照我还"。这生生不息的春色从来不是简单的重复,每阵风过处,都带着去岁落花化作的泥土芬芳,带着无数人凝视春江时投入的情感与哲思。
日落时分离开湖畔,买下一柄手绘的团扇。素白绢面上只描着几枝柳条,题着"春风又绿"四字。想来每个江南的春天,都是被古往今来的诗句无数次染绿的。而当我提笔记录这个午后时,自己也成了春风中的一缕,在时光的岸畔留下微不足道却真实存在过的痕迹。